曲艺常识

四二五环境剧场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24

1989年秋,台北市松山青年福利中心邀请锺明德主持「青少年巡回剧坊」,以松山中心为基地、文化大学戏剧系修习「前卫剧场」课程的学生为班底,进行《孟母3000》的面包傀儡剧制作,并成立「425环境剧坊」(一称「425环境剧场」,本文从锺明德着作版本),开始在社区、公园、闹市等现成环境为主的各种演出。

1987年8月,锺明德与马汀尼在三芝海边举办「环境剧场研习营」,将他们从美国留学时习得的环境剧场、贫穷剧场、残酷剧场等观念,在研习营中带领艺术学院的学生进行实践,也为他们自美国返台後演讲、引介的诸多欧美前卫剧场概念化为行动之一,也是第一次大型傀儡在前卫剧场中被制作、使用。谢喜纳(Richard Schechner)的「环境剧场」理论与面包傀儡剧场(1961- ,Bread and Puppet Theatre,由Peter Schumann创立)的概念深受当时社运和文化人士欢迎,1988年,锺明德与黄美序受文建会邀请,至台中主持「文建会剧场研习会」,锺明德所带的剧组制作了一出「面包傀儡剧场」式的大型偶剧《狼来了,马尼拉》,於台中省立美术馆前广场演出,以象徵的方式叙述菲律宾前总理马可仕如何如狼般剥削人民,并以游行的形式鼓励民众投入抗议、表达心声的行列。

由此,面包傀儡剧场的演出形式在台湾引起了相当的好评与注目,1989年425环境剧坊在《孟母3000》中延续了这样的形式,以「孟母三迁」故事为架构,按照不同的演出地区,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环境问题。如1989年4月2日在台北青年公园的演出,主题为「环境保护」;1989年6月10日在阳明山文化大学演出时,则以山仔后的房租恶性涨价和不合理的学生住宿环境为题。大部分的演出以化妆游行为开始,以庆祝舞会或「守夜」结束,中间固定演出的「程式」包括「降灾」、「祈福」、「解厄」、「镇暴」、「抗暴」等。大型傀儡也成为「425」的招牌特色,在1989年8月26日,「425」与零场、优剧场、环墟、河左岸等剧团,参加由「无住屋者行动委员会」举办的「万人夜宿忠孝东路」活动,将主动参与社会运动的精神与艺术手法,於抗议活动中实践。

1994年,锺明德邀请Peter Schumann来台,以「425环境剧场」为活动承办单位,在松山慈惠堂制作大型傀儡剧《补天》;此为「425环境剧坊」最後一次声势浩大的活动。「425环境剧坊」的几次演出活动,将剧场、社会与社区的概念紧紧结合,成为台湾「社区剧场」的重要源头之一。

参考资料

    锺明德(1999)。《台湾小剧场运动史—寻找另类美学与政治》。台北,扬智出版。锺明德(1994)。《补天—面包傀儡剧场在台湾》。台北,书林出版。林伟瑜(2000)。《当代台湾社区剧场》。台北,扬智出版。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团圆之後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国立复兴国剧团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