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常识

教育剧场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91

一种应用剧场的形式,涵括剧场演出、教育目标及观众参与等三元素,又称教习剧场,简称TIE(Theatre in Education)。1960年代兴起於英国,发展之初受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哲学与1930年代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打破舞台和观众藩篱」主张和「疏离技巧」启发,後受1970年代巴西教育思想家弗雷勒(Paulo Freire)「被压迫者教育学」与巴西剧场导演波瓦(Augusto Boal)「被压迫者剧场」(Theatre of the oppressed)理论方法所影响,运用互动参与式剧场的形式,刺激观众就戏剧情境主动提供想法与意见,经由积极参与剧场经验,而有所成长。在实际操作上,是由一组结合教育与剧场专业的演教员(actor-teacher),针对特定观众,选取与之切身的议题,设计包含前置作业、演出与工作坊、追踪访问与评估的一系列套装活动。TIE在1990年代被引介至台湾。1992年秋,郑黛琼率先在台北市立师范学院(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幼教系课程中以「教育剧场」译称作介绍。1992年底,中华戏剧学会邀请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史瓦兹夫妇(Nancy Swortzell & Lowell Swortzell)前来主持「教育剧场研习会」,为TIE在台湾正式被认知学习的开始。其後有学者、剧团接续教育推广的工作,唯影响有限。1998年教育部公布「国民教育九年一贯课程」总纲前夕,台南人剧团邀请英国格林威治青少年剧团 (Greenwich and Lewisham Young People’s Theatre,简称GYPT)来台举办「绿潮——互动剧场研习营」,引发包含戏剧教育学者、儿童∕社区剧场工作者及学校老师在内之参与者回响,计画主持人蔡奇璋和许瑞芳将该活动的内容记录与相关论述纂集成《在那涌动的潮音中——教习剧场TIE》一书,台南人剧团并先後制作《大厝落定》(1999-2000)、《追风少年》(2001)、《何似归去》(2002)、《终生大事》(2004)4出节目至学校和社区巡演,使TIE理论方法广为台湾戏剧教育界所知。

与其他应用剧场形式相较, TIE在满足教育目标、体现社会意识的同时,仍保留了剧场艺术的完整性,有利於剧团同时满足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的理想,唯因不具经济效能,当客观环境不继时,剧团的TIE制作不免式微,英国与台湾皆然。但由学校、社区组成TIE团队仍属可为──容淑华、郑黛琼、许瑞芳、高伃贞等学者与戏剧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便分别在大专院校与社区进行教学,带领学员完成多出作品,并尝试与不同特定单位合作,为TIE争取更多生存空间。

中文关键字:教习剧场 , 戏剧教育 , 应用剧场 , 台南人剧团 , 互动/参与式剧场

英文关键字TIE , drama education , applied drama , Tainan Jen Theatre , interactive/participatory theatre

参考资料

    许瑞芳。 2008。〈T-I-E在台湾的发展与实践——以台南人剧团教习剧场之经营为例,探讨教习剧场的未来与展望〉。《戏剧学刊》,第8期,113-136。蔡奇璋、许瑞芳编着。2001 。《在那涌动的潮音中——教习剧场TIE》。台北:扬智文化。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政治作战学校影剧系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宝岛视障者艺团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