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石柱(扫叭遗址)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9

扫叭遗址位於花莲县瑞穗乡舞鹤村,遗址目前被规划为-古蹟,到达遗址地点後,可以看到明显立於地表的两件石柱(可参考扫叭遗址图版),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大的石柱,而其形式亦不同於其它地方所发现的石柱(如卑南遗址的月形石柱或麒麟文化中常见的石柱)。

  关於扫叭遗址的石柱,最早的记载是日人学者鹿野忠雄(1930:281-283)调查时曾记录到「地表以上高约6.7公尺,宽约1.82公尺,厚约0.45公尺,长轴方向约为东西向。其一面离地表约1.5公尺处见有径15公分的圆形浮雕两个,另一面由顶向下约90公分处刻有横槽。」与「另一根倒卧离前者约10公尺的地方,长约5.45公尺,宽约1.06公尺、厚度约略与前者相当;一端有长方形的纵槽(宽18公分、长约60公分)。二根石柱表面皆有剥落现象,雕刻图案已模糊不清。」(译文引自李德仁1992:69)

  後来经刘益昌等人再次调查时,对两件石柱进行测量,前者「地表以上高约575公分,最宽约152公分,厚约32公分,长轴方向为S85°E。」後者则「现重立露出地表高约399公分,宽约100公分,厚约50公分。」另外,於南边的石柱之东南方发现一残存的石柱「地表以上残高约27公分,宽约79公分,厚约13公分,长轴方向N5°E。」(引自李德仁1992:69-71)

  从记载中可知,扫叭遗址上的两件石柱原仅有一件竖立於地表,另一件是在1970年时瑞穗乡公所将其扶正,故其竖立方向并非原始的情形,两件石柱皆为板岩质,在接近顶部位置处有一横槽(见图版),关於其功能与意义,学者推测可能类似於排湾族的祖先雕像,亦可能是做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李德仁1992、鹿野忠雄1930)

  过去石柱周围围有栏杆,并在地面以水泥固定(连照美、宋文薰1982:135),现在则将之去除,但却可发现石柱有遭人刻划文字的破坏行为,所以对於石柱的现状而言,如李德仁(1992:73)所言:「应有适当的整体性遗址公园规划来维护遗址,而新的工程建设事前则应做好文化资产评估,以避免对本遗址进一步的破坏。」

参考资料 李德仁1992〈-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图说:扫叭遗址〉,《田野考古》3(2):67-72鹿野忠雄1930〈-东海岸巨石文化遗迹に就て(一)(二)〉,《人类学-》45(7):273-285;9:362-374连照美、宋文薰1982《-地区史前遗址资料档(一)》。国立-史前文化博物馆筹备处专刊2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石雕博物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皇民化布袋戏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