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台南法华寺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75

位於台南市区东南的法华寺,属於佛教的曹洞宗,与开元寺并称为台南两大古刹。法华寺原是明郑遗老”李茂香”的敬居,旧名「梦蝶处」,又称「梦蝶园」。”李茂春”去世以後,茅舍被僧人们改为陶瓦,规模略加扩大,更名「准提庵」。

第一任-知府”蒋毓英”於清康熙23年甲子(西元1684年)到任时,又改为佛寺,供奉释迦牟尼佛。康熙47年戊子(西元1708年),凤山知县”宋永清”监於火神崇祀的重要,在重修时,便把前殿改为火神庙,中殿供奉大士,後院另设禅房,并将佛寺取名为「法华寺」。乾隆29年甲申(西元17-年)法华寺已成为都城的名胜,-知府”蒋允熹”为了使人能在这里陶惰养性,特别加建围墙。翌年乙酉,又在寺前挖了一座可以供端午节竞渡的大池塘,命名为「南湖」,因为形状像半目,所以也叫「半月池」,池的南边还建了一幢榭台叫「半月楼」。此後,「法华梦蝶」成为府城胜景。日後更於寺中成立「南社」,定期吟咏唱和。

池的外围,构筑学书讲堂,成为後世弟子诵习诗书的场所。可惜,这样壮大的盛景和规模,在人为环境不断的变化中,都已消声匿迹,不建踪影。尤其-34年(西元1945年),台海光复前夕,-遭受盟机轰炸,法华寺的大雄宝殿、南极殿、天王殿等都被炸毁,只有乾隆57年壬子(西元1792年)-知府”杨廷理”所建,後代续修的关帝厅、-7年(西元1918年)戊午所建的功德堂、-15年(西元1926年)丙寅所建的纳骨塔、及聚贤堂前桥亭和庭院等尚称完好。光复後参考原格局形式重建,大都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坐落在狭窄的法华街旁,平面由三座殿宇并排而成。因它的历史意义深远,规制也依旧遵循传统,所以-74年(西元1985年)公告为第-古蹟。

为中央二进式,第一进为天王宝殿,供奉弥勒佛及四大天王;第二进为大雄宝殿,主祀三宝佛、地藏王菩萨,及文殊菩萨等尊者;第三进供奉同通教主。左右两殿前有歇山山门,内分两进。左面殿祀文武圣帝,後殿奉福德正神;石前殿供奉火德星君;後进为聚贤堂,主祀梦蝶园主人李茂春神位。堂前院落设放生池一口,池上架木质桥亭一座称为延寿桥,桥板全用花岗石铺筑,古意盎然。此外,法华寺右侧纳骨塔前的围墙上,还保存着不少石刻碑记,如:”陈永华”的「梦蝶园记」碑、「闲散石虎」碑,堪称重要文物,值得参考。

天王殿门神是彩绘名师”潘丽水”的作品,神韵生动,眼神灵活,须发飘逸。四大天王神像位於天王殿内,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其造型高大威赫,手中持剑锋利、托琵琶调音、掌伞遮雨、拘蛟滑顺,寓意「风调雨顺」的民俗旨趣,其脚下踩着分别代表着「酒、色、财、气」四个恶鬼。八字墙壁堵的墨色壁画的「庄周梦蝶」、「达摩九年面壁」等作品也是出自”潘丽水”之手。聚贤堂前的桥亭古意盎然,具有传统建筑的美感,这里也是昔日南社成员觞咏之地。

参考资料 台南市政府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弥浓东门楼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竹南蛇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