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常识

厚生演剧研究会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1

(1943年,台湾台北~1943年,台湾台北)剧团名,日治时期新剧运动最後一个重要戏剧团体。以《台湾文学》杂志社成员为基础,於太平洋战争期间的1943年4月29日举行成立大会,由王井泉出任负责人,编导部门由林抟秋主持,顾问群包括张文环、吕赫若、吕泉生、名和荣一与谢火炉等艺文界人士,研究生为募自桃园、士林、新庄、三重等地的男女知识青年共35名。9月2-8日於台北永乐座对外举行公演,采用日语演出,剧目包括张文环原着、林抟秋改编的《阉鸡(前篇)》,以及林抟秋原创剧本《高砂馆》、《地热》、《从山上看见的街市灯火》等,吸引近万的观众人次。公演一方面受到台、日人文化界高度瞩目,获得「台湾新剧运动之黎明」评价,另一方面也因为舞台上「乡土」色彩过於浓厚,导致《阉鸡(前篇)》剧中穿插的民谣演唱在首演之夜即遭到当局禁唱,并衍生公演过後「非国民」黑函攻讦的案外案。

王井泉在剧团公演前夕发表相当於剧团宣言的专文〈一粒麦子不死——从「民烽」到「厚生」的回忆〉,文中薪传1930年代「民烽剧团」追求本土现代戏剧的新剧运动精神,强调戏剧革新应以「台湾」为主体的立场,主张「戏剧取材应以本地人民的生活情感以及时势为对象」,反对战时官方主导的戏剧改造方针——欲以移植日本戏剧来解决台湾戏剧的问题。

公演的重头戏《阉鸡(前篇)》一剧,导演林抟秋采取大量穿插民谣小调的通俗剧策略;舞台场景从开幕的汉药房到婚礼的祭祖场面,搭配吕泉生从传统中创新的音乐设计,将1940年代初期的主流话语「乡土」具现为一个未经他者之手扭曲的美好时空,配合戏剧内容对上一代利己主义的检讨并激励新世代要勇敢坚强,带有殖民地知识人对我族的深厚自我期许意味,召唤着与「皇民化」主流论述背道而驰的「乡土」认同。另外《高砂馆》一剧,以中日事变後基隆港口旅店为背景,通过港口小人物的心理刻画以及日常生活切片式的场景安排,隐喻「台湾」在「扩张中的帝国」中的现实处境,带有对於战事的疏离感以及对当下的不确定感。1943年《阉鸡(前篇)》与《高砂馆》的创作与公演,不但具有新剧运动的里程碑意义,也是「台湾人」精神史的重要事件。二剧剧本自1990年代出土後屡被重新制作或改编上演,其「演出史」至今仍在书写中。

中文关键字:新剧运动 , 《台湾文学》 , 《阉鸡(前篇)》 , 王井泉 , 林抟秋

参考资料

    石婉舜。2002。《一九四三年台湾「厚生演剧研究会」研究》。硕士论文,台北:台湾大学戏剧学硏究所。石婉舜。2010。《搬演「台湾」:日治时期台湾的剧场、现代化与主体形构》。博士论文,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台北市社教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另类展演空间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