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常识

台北美都丽戏院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64

今国宾戏院之前身,为台湾第一座专业电影院,日治时期名为「芳乃馆」,为表演艺术与电影兼营的场地。台湾光复後经营者易手,名称亦改为「美都丽戏院」,延续表演艺术与电影兼营的传统,京戏、越剧等剧种都以之为台北的表演重镇。

1909年,日人国芳在新横街(即新起街,今之内江街、台北护专)建立芳乃亭(一译芳之亭、芳野亭),演出「女义大夫」(女性操持木偶歌唱,属於说唱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歌舞伎以及曲艺杂技,以挂满义大夫木偶为号召;由於附近的戏院如荣座、朝日座等放映电影,使芳乃亭生意一落千丈, 国芳便与当时在台北戮力推动影业的高松丰次郎於1911年在原芳乃亭旁的後菜园街(今国宾戏院靠康定路附近) 另建新馆,称为芳乃馆。1913年,国芳将芳乃亭的机械装置搬迁至芳乃馆;而原来的芳乃亭则卖给他人经营,改称「新高馆」。

芳乃馆为台湾最早的专业电影院(常设馆),专映日本片,且由於票价昂贵,一般民众消费不起,因此观众多为日本人及仕绅阶级。1921年,永户トモ担任经营者,由於建筑老旧,便在原芳乃馆旁盖起新馆,为两层楼建筑,可容纳15 00人。旧馆则营运至1924年止。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芳乃馆也由於产权易手,成为李铨名下的产业,易名为美都丽戏院,观众席规模为587席。

李铨一开始将戏院租给大同电影公司的郑柯氏经营,当时片源相当难以取得,故美都丽戏院大部分时间仍以租给表演艺术团体售票演出为主。举例来说,如1949年5月,中国国剧团成员(复兴剧校师资前身)来台巡演,以美都丽戏院为基地,并邀请了较早来台的胡少安、周安福、张鸿福、张世春、张慧鸣、张慧川等名伶参与,演出持续了一个多月。同年11月,辛果剧团在美都丽戏院演出《青春》,当年还是大学生的李行也有参加。1950年,京戏名伶戴绮霞、言少朋等人也都有在美都丽戏院演出的记录。同年,虎风越剧团随国民党撤退台湾,二十多年间常以美都丽戏院、红楼、永安等私人剧场为演出基地,直到70年代初期人才断层、观众流失、剧团解散为止。

人才断层、观众流失的问题不止发生在越剧团,整个表演艺术界皆然,面对电影的强势兴起,创意人才与表演人才皆投入国片拍摄,美都丽戏院亦不再有表演艺术团体的演出,而纯以国片放映为主。

1965年,产权再度易手,张明吉与原美都丽戏院的地主携手打造新落成的国宾戏院,以七层楼的恢弘规模座落西门町,成为当年西门町最显着的地标。

参考资料

    文建会(2004)。《台湾历史辞典》。台北,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妇人社编(1936)。《台湾妇人界》杂志。台湾妇人社。叶龙彦(2001)。《台湾戏院发展史》。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叶龙彦(2004)。《台湾老戏院》。台北,远足出版社。丁伯駪(2001)。〈台湾影坛五十年〉《传记文学》第466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夜郎〈走过国宾戏院四十年〉「开眼e周报」。开眼电影网 http://.atmovies.tw/eweekly/eweekly.asp?action=content&vol=021&page=a01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台北高校演剧祭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