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生痕化石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96

沉积岩在其形成过程中,会将生物活动所遗留下的痕迹保留下来,若环境允许就会形成化石。化石主要可以分为实体化石和生痕化石(trace fossil)两大类。实体化石是指地层内所遗留的生物遗骸所形成的化石,如恐龙骨骸、贝壳、碳化木等化石。另一种化石则非实体的生物遗骸,而是生物在当时的环境下活动所留下的痕迹,如足迹、柱洞、火塘等外,还包括动物巢穴、粪便化石等等,这类的痕迹如果没有受到破坏且受到後来稳定的泥沙沉积,就容易保留在地层中形成所谓的生痕化石。十九世纪时期,生痕化石还常被人误认为是某些动植物的化石,後来Seilac-er提出生痕相的观念,认为不同深度的环境会有不同的生痕化石群的分布,也因此学者开始建立起生痕相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模式,并藉此研究古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陈文山 1994)。藉由生痕化石的保存方式和其与沉积层之间的关系,可了解到生物的行为模式和环境关系,如它是居住在土中还是地上、是如何生活的;也可透过古生物学,依据不同种类生痕化石的彼此空间关系了解到此地的古环境变迁。水平面向的空间关系表示同时性的地理环境;垂直的空间关系表达出此地的历史环境变迁。由於同样的生痕化石可能位於不同的环境中,所以在判断古环境时不能单以单一或部分的生痕化石为标准,需考量整体的生痕族群为主。

参考资料

    陈文山 1994 《-的生痕化石》。台北市: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田健治郎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番屯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