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丹大事件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7

丹大事件是布农族抗日行动中的其中一件,布农族的抗日行动在历史地位上并不如同时期发生於甲仙、玉井之潐吧年事件或是同是原住民抗日的雾社事件广为人知,主要的原因在於布农族抗日是以该族对付敌人的传统方式「出草」进行,其余多以游击方式进行,因此对於社会的震憾力亦较小。

除此之外,南横公路的长期封闭,也是造成事件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重要原因。虽然如此,布农族抗日行动延续时间之长与日警为镇压布农族所投入人力物力之大,亦为台湾地区住民抗日行动所仅见。而由於布农族居住之区域为台湾原住民族当中最为高也最为险峻,这层地理环境天然屏障的保护之下,让布农族成为台湾最後一个归顺於日本的民族。

布农族抗日的行动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分事件、丹大事件、大关山事件等,故要了解布农族的抗日史,绝对不能单单只看一个事件。丹大事件是发生在大分事件之後。日本人将布农族视为理蕃政策上的眼中钉,因此更加强对布农族领域内的监视及控制。在大分事件後,部分的郡社群及峦社群,到南投一带交换物资并商讨如何和日人长期对抗。

大正六年,丹社群hukhuk社的一名男子遇到警察来进行卫生检查,因为家里凌乱而被警察大骂一顿,要他马上清理,在他蹲下来清理的同时,因穿着传统服饰而露出的臀部,被警察刺了一下,这个布农族人已无法忍受日人的侮辱,发誓要让日人知道布农族不是好惹的,於是就联络部落内的一些人,准备攻占驻在所报仇,并拿回被没收的枪弹。

一月八日(西元1917年)这一天,数百名丹社群人攻占在Pabulu社附近的水源,将前来打水的日警及隘勇队杀死或击伤,花莲台东两地的布农族,包括郡社群的拉荷阿雷,听到此消息也前来助阵,将电话线割断,并包围丹大驻在所,日人孤立在丹大,情势岌岌可危。

数日後,南投厅长从桃园、新竹、台中厅紧急调来警备,於集集支厅组成将近五百人的搜索队前往丹社部落进行镇压,封锁该区,拉荷阿雷也率部众退入深山,而丹大社、加年端社(kanitovan)及厚库厚库社(hukhuk)的族人也纷纷逃走。

日人长驱直入,进入密西可湾(misikowan)以及冬可(tonko)两社,使布农族不能向外界求援,并且焚烧房屋及粮食,逮捕反抗的布农族人,而丹社群人最後只得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向日人请求和解;一月二十一日丹大社头目前往驻在所投降,日人没收布农族所有的枪械,并以修路作为处罚。

此事件让原本散住在丹大社一带的族人,被强迫集中於丹大驻在所附近居住,kaitun社则移往到密西可湾山腰处(以便在日人的管理监视范围内)。而此次事件也使日人意识到东西横贯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藤井志津枝,《理蕃─日本治理台湾的计策》,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7。 吴万煌、古瑞云译,《日据时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民国87年。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乙未战争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屯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