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加礼宛遗址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1

加礼宛遗址(KLW),隶属於宜兰县五结乡季新村,坐落於北纬24°40'46"、东经121°49'25",省道台二线公路东侧约500公尺之砂丘上。根据盛清沂在西元1963年的调查,此遗址的范围至少有150×150平方公尺,是一个海拔高度约为十公尺的沙丘遗址。加礼宛遗址於西元1962年为盛清沂进行地表调查时所发现,其後遗址曾经再进行过数次调查。西元2000年台大人类学系亦於此进行发掘。现今遗址范围内除留有零星沙质空地种植旱作之外,大部分的地表均已盖了住宅,遗址本身可能已遭到严重破坏。

  根据多位考古学者的研究,加礼宛遗址出土的遗物,以相同色系、偏褐色含砂且硬度在3到4之间的陶片为主,其纹饰有斜方格纹、方格纹、横竖平行条纹、曲折纹和波浪纹。遗址地表分布着包括安平壶、近代青花瓷片、硬陶及网坠等物品,而且2000年发掘时曾出土一件玛瑙珠。石器仅见石锤、凹石与砥石,刀和锄头之类的工具推测以金属为之(包含铜和铁),遗址内并可见冶链金属的残留物和原料。遗址的文化内涵,由陶片类型为几何印纹陶以及似有金属遗留推估,应该属於台湾史前铁器时代的十三行文化(宋文薰、连照美,1992:107)。

  宜兰平原过去数百年,主要为噶玛兰族人所占居着。台湾史学者詹素娟曾指出,宜兰平原上的噶玛兰族旧社其分布地点,多集中在海拔5到10公尺海岸沙丘内侧边缘,为平原之高突部分且滨溪傍水(詹素娟,1995:48)。根据历史文献与口传历史等资料,研究者大致相信,加礼宛遗址应该是噶玛兰族的加礼宛旧社遗迹。

  与本遗址相关的重要参考文献有:盛清沂〈宜兰平原边缘史前遗址调查报告〉;詹素娟〈宜兰平原噶玛兰族之来源、分布与迁徙──以哆罗美远社、猴猴社为中心之研究〉。

参考资料

    盛清沂1963〈宜兰平原边缘史前遗址调查报告〉,《台湾文献》14〈1〉。詹素娟1995〈宜兰平原噶玛兰族之来源、分布与迁徙──以哆罗美远社、猴猴社为中心之研究〉。收於潘英海、詹素娟编,《平埔研究论文集》,页41- 76。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宋文薰、连照美1992《台湾地区史前遗址资料档(一)》,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筹备处专刊2。刘益昌2004《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第七期-宜兰县、花莲县》,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执行研究。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十三行文化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南关里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