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国姓埔遗址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408

国姓埔又名国圣埔,国姓埔遗址行政隶属於台北县万里乡国圣村,位於金山往万里公路之右侧(遗址东北方即国姓渔港),国圣村公车站旁之沙丘,即核二厂与台2号道路之间的砂丘。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21°39'32",北纬25°12'18"。为一东北海岸砂丘地形。根据史载此处靠近金包里社和马鋉社地区,本地当时的原住民系何族不明。此地也曾在西班牙、荷兰统治范围内。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时,相传在此登陆,当时有汉人洪水图随郑成功屯垦於此,及至乾隆中期已有甚多漳州人来此垦植定居(盛清沂1962)。

盛清沂为调查万里遗址时曾经过此地,1962年4月6日复往调查经国姓港时,见港侧有砂丘隆起,即前去察视随後便发现此遗址。这次的调查采集到陶器、石器标本共51件。陶器有泥质陶(肩折)、粗砂褐色陶、细砂红褐陶等及在北海岸罕见的两缢型石网坠。在当时盛先生认为所采集的遗物无法判定此遗址的文化系统。此後1980年黄士强等调查采集到细砂红褐陶,1992年连照美、1993年黄士强、1997年刘益昌先後调查采集到素面陶片,1996年臧振华等采集到褐色灰胎夹砂陶、两缢型网坠;2002年郭素秋调查采集到泥质素面陶、石锤。除上述调查外,历年来分别有宋文薰、黄士强等、刘鹄雄、1990年执行「台湾地区史前考古资料调查研究计画」均曾於此做过地表调查。

经过历次调查,基本上这些资料说明了此遗址的文化相包括了「植物园文化」番社後类型(刘益昌1997)及「十三行文化」(郭素秋2002)等二个不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植物园文化」番社後类型,年代约在2300-1800 B.P左右,此文化系因北海岸地区出现与典型「植物园文化」不同却有其要素的若干遗址,刘益昌以重新辨认的番社遗址为名,定此类的文化内涵为番社後类型。其陶器以橙色稍含石英砂的泥质陶类、和明褐色含片岩粗砂陶类为主,这两种陶类都是植物园文化常见的标本(刘益昌1997)。另一个则是「十三行文化」年代约在1800-400 B.P左右,为植物园文化晚期受到外来金属器制造技术传入的影响逐渐转变而成。这时期文化主要特徵是石器数量明显减少,陶器数量很多,主要为红褐色夹砂陶,并且有大量铁制、玻璃及其他材质的器物出土,由於年代较晚,所以其文化内涵更显得复杂(刘益昌1997)。最近2004年「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 第七期」执行期间,卢瑞樱调查发现遗址上建有第二核能发电厂,核二厂与台2号道路间原砂丘已因核二与台2号道路之兴建将原来的堆积铲除或覆盖,因此推测本遗址已遭相当程度的破坏。

参考资料

    盛清沂(1962)〈台湾省北海岸史前遗址调查报告〉《台湾文献》13(3):60-152。黄士强、臧振华、陈仲玉、刘益昌(1993)《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画第一期研究报告》内政部委托,中国民族学会执行研究计画报告。刘益昌(1997)《台北县北海岸地区考古遗址调查报告》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郭素秋(2002)。〈「植物园文化」探析〉《文与哲》1:273-332刘益昌、郭素秋、卢瑞樱、戴瑞春、陈得仁(2004)《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画第七期研究报告》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执行研究计画报告。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四纹象鼻虫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栈桥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