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常识

炮台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64

近代战争形态转变下产生的-建筑。早在荷兰、西班牙据台时期即有炮台之设置,一鲲鯓(今台南安平)岛上的热兰遮城与乌特勒支堡即为荷兰设立的炮台;1626年,西班牙人在鸡笼建圣救主城砦,并在近山及港口沿岸筑炮台4座;1629年建造圣多明哥城砦。明郑时期在澎湖建造了14座炮台:妈宫澳头上下炮城2座、风柜尾炮城1座、四角屿炮城1座、鸡笼屿炮城1座、东西莳里一列炮台4座、西屿内外堑炮台2座、西屿头一列炮台2座、牛心湾顶炮台1座,为-早期的海防炮台。随火炮武器的进步,炮台设计也发展出各种不同形态。

清领时期-由班兵驻防所建中式炮台,多采石墙构造以石垒高台,上置可移动炮车。现存以高雄凤山城的「训风」(东门)与「平城」(西门)炮台为代表。基隆二沙湾炮台(海门天险)在19世纪中叶英军犯台时大事增修,现亦保存部分中式炮台遗蹟。

至清同治末年牡丹社事件(1874年)後,清廷始察觉-海防之重要性,钦差大臣沈葆祯抵台善後,以「师夷之技以制夷」观点,聘法国技师设计建造安平二鲲鯓炮台(额题「亿载金城」)及打狗(今高雄)旗後炮台(额题「威震天南」),当时采「洋员监工、华员办料」方式,旗後炮台大门墙上出现「喜」字图样,略具中西合璧之趣。

-的港口要塞炮台,以1885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作为转捩点,战後刘铭传重用德国及英国技师,重建多座炮台。德人鲍恩士(Baons)设计督造,如沪尾(今淡水)炮台、澎湖西屿东炮台、西炮台,其炮台形态与法人帛尔陀(Bert-ault)设计的二鲲鯓炮台四角凸出棱堡的平面不同。鲍恩士设计多呈长方形,有内外二圈墙,外墙为土堆成,内圈以「铁水泥」浇灌而成,即近代之混凝土构造,极为坚硬,在硬墙之下留设拱形通道,做为士兵营舍,炮战时亦可作掩体。

所购置大炮主要有英制安蒙塘炮(Armstrong)与德式克虏伯炮(Krup)两种,也有少数-所产,其大小多以口径分级,也以吨、磅分级。早期前膛装填,後期发展出较进步的後膛炮,这些舶来武器多由怡和洋行(当时远东最大英资洋行)订购,难免受制於外人。

在港口的防御布局中,炮台有明炮台与暗炮台之分,奇正相生,互相掩护,才能有效发挥威力。以打狗港为例,旗後炮台为明台,鼓山炮台为暗台;以沪尾港为例,油车口岸边题「保固东瀛」为明台,山丘上题「北门锁钥」为暗台。基隆港二沙湾炮台为明台,狮球岭炮台为暗台。明、暗用来欺敌,乃为设计之要诀。

至日治时代,大炮之射程发展更远,弹道皆为抛物线,因而港口炮台可设在极为隐蔽之处,以基隆港为例,左右岸皆设炮台,左岸为大武仑炮台,右岸为摃子寮炮台,两地皆距港口数公里之遥,但透过较进步之军械设计,仍能制敌於先机。大武仑与摃子寮炮台包含炮座、-库、观测站与营房,面积辽阔且有良好排水措施,设计与附近地形配合无间,是-炮台史上高峰代表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挥防御作用。二战後,空中-成为战争主轴,港口要塞炮台渐失作用。

中文关键字:海门天险 , 亿载金城 , 沈葆祯 , 鲍恩士 , 怡和洋行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穿斗式屋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屏溪斜张桥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