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

自然地理研究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78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形态、结构、功能、形成机制、演变历程和空间分异规律的研究领域,称为自然地理学。所谓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气圈、水圈、-圈和生物圈(亦即大气、水、-、土壤以至生物等基本要素)共同组成的整体,除了个别要素需要深入了解之外,也应该有着自然综合体或自然景观的认识。这样的一个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保持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则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达成生态上的平衡;因此也可视为一个自然地理系统。此一系统,本来就有其致密的整体性,但传统上为了研究方便,常将自然地理学画分为地形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五大部门,分别以上述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五大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不过,作为地理学的一环,更要关照到它们彼此之间的生态关连、人地关系和区域意涵,亦即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本精神。

-自然环境珍稀独特,地理景观多采多姿,一向有宝岛的美名,清代之前已有不少文献描述-当时的地理风貌(例如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清代郁永河的《裨海纪游》等)。後来,欧美来台人士如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郇和(Robert Swin-oe)等也对-的自然生态留下珍贵的文字纪录。不过,一直要到20世纪初日治时期,才有比较科学性的调查,包括早坂一郎、丹桂之助、鹿野忠雄、富田芳郎、矢野隆治、西村传三等-学者,均曾针对-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水文进行过紮实的科学研究,替-自然地理的研究奠下良好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自然地理研究由本国学者传承,初期有林朝棨、徐铁良、章熙林、陈培源、蒋丙然、陈正祥、刘衍淮、薛继埙、郑子政、周昌芸等前辈率先领军,并且以各大学地理系为主导力量蓬勃展开;随後则有石再添、陈国彦、杨万全、王秋原、王鑫等先进赓续探索,自然地理学快速发展,并且随世界潮流迈入计量研究阶段。上述众多教授所培养出来的後进学者,至今仍在孜孜不倦,为-自然地理的学术研究而努力。就主题而言,地形学多以海岸地形、流域特徵、河流地形、活动断层、沙丘、坡面特徵、山崩、土石流和地景美学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气候学以季风、台风、地方风、暴雨、乾旱、梅雨、寒潮、圣婴效应、空气污染、热岛效应、气候变迁和气候分类等探讨最多;其余领域,包括河川水文、集水区、地下水、水资源、水平衡、水污染、土壤分布、水土流失、生态保育、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治等,皆为热门的研究重点。

-的自然地理学研究,固然已有稳固基础,也受到国际肯定,但仍有若干值得努力以赴的方向。以地形学为例,研究的主体是地形,是构造、内外营力及时间的产物,因此不但要研究地表的形态及其形成,也要论及地形生成及营力机制;不但要把握地形的特徵和分类,也要究明其演育历程并预测将来的变迁。唯有充分了解地表的形态、形成及变化演育之後,才能对环境作合理的规画、有效的经营、永续的利用,才能对环境的保育与防灾提供有效的对策。回顾1960年代以来-的地形研究,可以发现地形学者普遍已经能够将地形的特徵加以量化,在形态的研究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但一旦进入形成机制及地形变迁的探讨时,就需要有更多的观测及资源的投入,而这方面却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试举海岸地形为例,影响因子至为复杂,除了必须了解海、陆、空等各种营力因子外,更要解析波浪、风、潮汐动力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可讳言,对这些作用或许已有部分了解,但大部分仍处在灰箱或黑箱的阶段。譬如野柳的蜂窝岩如何形成?东海岸的海崖如何後退、後退速率如何?海阶的形成与海准面升降与地壳变动的关系如何?海岸的进退、沙洲的变化与哪些因子有关?概略的因子或许已经归纳出来,但细致的作用力仍不够清楚。同时,由海岸基本资料的观测和分析,移转到成功地提供海岸的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对策,似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再看气候学,所研究的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水文地理学研究的是陆地上水的起源、种类、循环、分布和其他特性;土壤地理学研究的是土壤的生成、组织、化育、分类和分布等;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是动植物的生长条件、生态系统、结构、演替、分布和群落特徵。上述各部门,可说是各有专精和特色。其中,气候学和水文地理学的计量研究虽然开始的很早,不过和地形学所面临的问题仍有不少相同之处,例如都需要:建立更完整的资料库、-理论上的灰箱或黑箱、加强与邻接学科之间的合作和统整、重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精神、大力拓展以应用为目标的研究。未来,这五大领域的研究其实都有着共同愿景,一方面要为-的自然地理现象建立更丰富的认识,另方面要为放诸四海皆准的普世自然地理现象获致更紮实的理论,再方面更要顾及社会需要提供更宽广的应用层次。当然,学者也应多关心自然地理的统整工作,专注於自然地理现象的系统性、整体性、联系性和平衡性,找到更多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

整体上,-自然环境多采多姿,是研究自然地理的宝地。从各大学地理系1960年代以来来的期刊、硕博士-及相关着作观察,-自然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现已积极展开环境的监测研究,而且更关注到与人类生活环境保育相关的议题。在方法上,则由定性的记载进入到定量的、实验的、模式的应用,进而预测未来的自然环境变化。此外,自然地理学早就展开与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林学、农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水土保持、环境工程、观光游憩、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合作,研究视野日益宽广。随着遥感探测(Remote Sensing,简称RS)、地理资讯系统(Geograp-ic infor-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等技术的愈趋发达,更能快速精确掌握庞大而且复杂的自然环境资料,做出监测与分析。在环境变迁、生态保育、自然资源管理、自然灾害防治、国土规画等方面,也将累积更多的学术成果,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中文关键字:地形学 , 气候学 , 水文地理学 , 土壤地理学 , 生物地理

英文关键字Geomorp-ology , Cli-tology , Hydrology , Soil Geograp-y , Biogeograp-y

参考资料

    S-i-, T., C.Y. Wong and R. J. C-ang. 1993. “Geomorp-ology in Taiwan” In T-e Evolution of Geomorp-ology. Ed. H. J. Walker and W. E. Grabau. New York: J. Wiley and Sons.Haggett, Peter. 2001. Geograp-y: A Global Synt-esis, 752-775. New York: Prentice Hall。Stra-ler, Alan and Art-ur Stra-ler. 2006. Introducing P-ysical Geograp-y, 1-19. Hoboken, NJ: Wiley.黄朝恩。1989。《自然地理学新概念──环境与人》。「师大地理研究丛书」21。台北:-师大地理系。石再添、邓国雄、张瑞津、黄朝恩等。2008。《地学通论:自然地理概论》。台北:-师大地理系地形研究室。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台北市大同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然保留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