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识

道家中的“道”到底是什么?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98

道家中的“道”到底是什么?这个本体怎么理解?请结合本体论,这个“道”作为道家所认为的本体,它是道家解释万物动因的那个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讲,怎么看这个“道” ?(对应-教中本体为“上帝”,上帝是万物动因)那么这个“道”怎么理解,怎么作用于万物的。其实就是:道家是怎么解释万物成因的。另外,关于牛顿的定律,比如说 F=ma 这个,它只是对世间现象的描述,没有从任何角度解释是什么样的动因形成这个规则的,和本体不在一个哲学层面上。47 个答案

答案 1:

这个问题好大好深哪~不过问题描述中提到的三道(道家的道,-的道和科学之道)触动了我的大脑~一堆信息顿时像洪水般汹涌而出~大家驻好堤坝,听我慢慢道来~没有耐心的童鞋可以直接看黑体部分~(我只阐述,不评论,大家心里有自己的秤,孰是孰非,自行定论 )---------道家之道清净无为的分割线--------- 道家的道不仅仅是一个道。老子有老子的“非常道”之道,庄子有庄子的“不称”之道,二者既有同也有异。(避免自己跑题跑到不知所道,这里我只谈他们的同,不说他们的异,有兴趣探讨的童鞋我们可以针对这个另开新的问题。)在老子《道德经》的《道经?二十五章》有一个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庄子也有类似的定义(当然也有区别),在《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 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 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 ”(不翻译,感兴趣的自己搜索翻译去~)老庄所说的“道”,尽管一个说“非常道”,一个说“不称”,但是他们都道了出来,都称了出来。他们口中的“道”有五个属性:1. 客观,2. 永恒,3. 万物起始,4. 独一且没有属性,5. 可得不可知前三点都很好理解,第四点——没有属性怎么理解?什么是属性,高矮,胖瘦,大小,长短,生死,祸福,这都是属性。而道是独一的,其它的一切都是道的产物,道是没有并存没有对立的,如果没有比较,人是无法描述道的,无法描述则没有属性。想像一个人,从出生睁眼起一辈子只能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屋子里看到一个杯子,没有其它任何东西,他可以评价这杯子是美是丑吗?他可以评价这杯子是大杯子是小杯子吗?他可以评价这杯子是什么材料吗?他能知道这是一个杯子吗?显然不能。于是老子说:“道这个名称是我为了描述它勉强冠上的名称。”虽然这个道不可知,但是因为我们是它的产物,所以顺藤摸瓜,在我们内心仍然可以找到这个道。 这就是老庄的“道”,基于这个道,针对先秦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完美的人生完美的社会就是应当像这个道似的,消除属性的区分,没有贵贱,没有善恶。道家是如何解释万物成因的?其实老庄的意思是:不知。但是他们又做了比喻:如母亲生子那样。老子更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个人的倾向:“道”生出统一,但是有了统一就有了对立,于是就有了二,二者既有对立又有统一,于是就有了交叉的状态,就是三。于是万物有三个状态:正,反,或有正有反,唯独“道”和他们都不一样,“道”既没有正,也没有反,它没有属性。----------之道苦口婆心的分割线--------- -教的道。《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3 万物是借着他造 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很多人会疑惑:这道又与神同在,又是神,这道到底是什么?从不同角度解读圣经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圣经新约希腊原文用的词是:λ?γο? (logos),有十多种意思。从字面上解读没有公认的答案,但是,在-教里,这个“道”有一个很简单的公认答案:这道就是耶稣,就是-,就是神。-教的体系里,神是一个永恒的存在。神的属性就是永恒。神的表现是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一个存在三个表现。神是有爱的,尤其独爱祂按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类,所以为人类创造了这个世界。看着人类堕入歧途,祂亲自道成肉身到人世间走一遭,做一回完美人类,做一个榜样。于是让人们学习祂的方式去生活,以消除罪恶,可以和神重新和好重修关系。---------科学之道谨言慎行的分割线---------问题描述中提及:另外 关于牛顿的定律,比如说F=AM这个,它只是对世间现象的描述,没有从任何角度解释是什么样的动因形成这个规则的,和本体不在一个哲学层面上。 科学的道是:假说+实证。在科学那里,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而评判真伪的标准,不是靠想象,也不是靠逻辑的推演,逻辑推理只是工具,不是依据。依据只有一个:可以重复的实验。 科学需不需要解释这个公式背后的动因?需要!但是只在有条件实验的时候才能解释。科学暂时解释不了的于是交给了哲学。而哲学不全是需要实验的,也不是全部可以实验的。于是出现了和各种哲学或神学的交叉,如:不可知论、自然神论、-教科学派等……---------总结哥倔强的分割线--------- 总结哥:基于不同的背景和需求,这三个道各有其道。道家的道是抽象的不可知的万物初始;-教的道是具体的神、耶稣-;科学的道则是可证则解不可则避的谨慎前行的方法。三者作为不同的人类认知,有同有异。请阅者自酌~多谢耐心阅读~

答案 2:

我的理解是:无论是逻各斯,还是阿赖耶识,或者道,起初命名它们的人,想的都是比较朴素和直观的事情,大意和今天我们理解的宇宙规律的总合差不多。不一样的是,今天不同文明或者文化下的传承,导致我们对它们的意义或者阐释有进一步加工的需求,所以才会去追问道究竟代表着什么。所以在我看来,这类古老的哲学词汇只是一些话题的引子,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少内涵,所有看上去很庞大的内涵,都是我们-的结果。我们现在发展了多少知识,就能-到多少程度。因此,追问道到底是什么,不如去追问今天我们打算怎么去表达道,是做一个app,每天给你一个今天的道,还是做一个Doogle引擎,每天的logo也是换一个道的写法?还是我们直接去拍一个3d电影,让道士满天骑着拂尘飞,到处和西方巫女pk?

答案 3:

这是我中西结合的对道德理解。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也把“道”看作宇宙的最高本体。“道”是感官不能把握的“非物”,是先于万物而存在的精神本体,一切事物都由它产生。他认为天下一切差别都可以泯灭,万物都可以通而为一。忘“物”忘“我”,“物”“我”不分,与“物”俱化,这就是庄子所谓的“道”的境界,,庄子所追求的绝对自由究竟是什么?《庄子·-》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庄子以列子为喻进行描述: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能“免乎行”,这说明列子是清净无为的。“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说明列子并不汲汲追求功利。但是列子还没有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因为他还“有所待者”,他必须依赖于风才能行走。在庄子看来“有所待者”就不叫自由。他所追求的自由是“无所待”的,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庄子幻想之中的无所依待、无所凭借的绝对自由。那么,怎样达到这种境界呢?就是要像“至人”、“神人”、“圣人”那种“无己”、“无功”、“无名”,即不仅不孜孜以求功名利禄,不计毁誉,而且要把一切“功名”视为虚幻。不仅功名是虚幻的,而且要把求把自己的形骸也视为虚幻,不执着有“我”,这样就可以与“道”同体,达到绝对自由,即“-”的最高境界了。。他达不到超脱现实的目的,便采取了虚静心神、不牵挂一切的生活态度及“顺物自然”,。庄子的生死观:“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熟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知北游》)后人如张采民先生所言:“庄子并没有因此而走上正确的轨道。他的生死观是以其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抹杀生死的差别,进而取消了人生的真正含义——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可见,“安时处顺”并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忘筌·梦碟·庄子的人生哲学》)。-------他恰恰忘了庄子“无为而治”的基础是 “有神而治“ 汉初“无为而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文化上提倡清静淡薄,宁静致远;二、-上逐步削弱诸侯藩王的-势力,对处在北方的匈奴采取无作为的防御与“和亲”政策;三、经济上不采取竭泽而渔政策,提倡勤俭节约,轻徭薄赋,以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让人民有一个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这不是我们现在追求的和谐社会吗?另外庄子的宇宙观事实上非常连贯,我把z-i-u/question...1. 承认,宇宙母体,道。“通天下一气耳。”(《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与我不是一个,都是一的一份子。“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一”,已经是两个了,等于说,我很客观地告诉你,说个客观,它已经是主观了,有这个观念已经是两个了;“二与一为三,”告诉你这里只有一个,批驳你不要认为是两个,这个“一”是对“二”而言,我讲了这句话,这一句话讲出来中间已经有三个了。同一句话,三个存在。【不际之际,际之际者也】。(《庄子》 知北游)《道》是无边无际的、存在实有自然体之间的封界。明确,宇宙本体的阴阳运动存于有封的《道》内;明显,宇宙体无限但有边界;这就是宇宙体存在的先决条件2.【有封】体 的形成。【夫道,末始有封】。(《庄子》 知北游)道,从开始到终结,自存于【有封】的空间宇宙有一而来,形成无数的多种的【有封】体 (self-sustainable system ),这些SCS彼此相关,比如拿我当一个SCS,我的内脏也是SCS,我和别人SCS也有关系。个个SCS都有道支撑,渴望与道相通。3.每个SCS里面要有阴阳平衡的互动着,【阴阳】易替行为,从开端到终结,自存于一有封《空 虚》---故,一切【易流】必自存于一无穷小或无穷大的【有封】空间之内,称《浑然一体》。-的自然体空间,【其外如鸡子,又似车轮】《太上妙始经》故,大自然与一切自然个体,无限大尺度宇宙体、或无穷小粒子体之内,没有绝对虚空无物的空间。这就是【没有绝对的空间零点】(《反物质》 第65页;《时间》 第99页); 这就是,【夫易,广矣大矣…;致广大而尽精微】。自然体有封条件下的《阴阳易化》,涵盖着广义无穷大的大自然和宇宙本体,与狭义极精细微的粒子体,这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理查德?费曼,在轰动全球的《下面还有很多空间》报告文学里(《量子》 第159页)描写了粒子内的空间,是一【无底深渊的空穴】(《反物质》 第65页);无疑,《量子力学》、《泡利不相容原理》与道家【其小无内】,是古今同曲!-i.baidu/%B2%BB%D...4.所有SCS是由道而来,带彼此中性,能量守恒定律。切因素都是"互系"(correlative)的。这种情形不象西方的"二元主义"。儒家意义的"偶对"(parity)含喻的是两物事的联系,它们各自构成对方的必要条件。从这一意义出发,"阴"总是意味着"成为阳"(becoming-yang),反之也如是。偶对物事联系的阐释需要对世界作域境化(contextualization)。在域境化的世界中,在严格意义上物事都是互相依赖的。郝大维、安乐哲认为儒家对世界作域境化的阐释其中包括三点:一个内在的宇宙(im-nent co-os)、概念偶对、传统为阐释的域境。ica.org.cn/blog...5.宇宙中千亿个SCS呈现网状关系。【有封】是球面;这就导出,【有封】实有《虚空》的球体,是大自然基态——《道》。基此,《道》,是实存有封《虚空》自然体。【球面】,涵盖着一切自然体和宇宙本体。这就导出,大自然与宇宙本体自存的先决条件:空虚球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异性流体,-互动,易替返演,总量守恒。【末始有封】,是大自然与宇宙本体万物自存的《空虚》球体构思模型。6.重要一点,所有的SCS都渴望得道,天人合一。《天道》篇的另一段文字中,庄子又说:“夫明白于天地之道者,此谓之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这一段文字指出明白天地之德,不违背自然之道,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得到“天乐”;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人,顺应民心办事,自然会得老百姓的拥护,就会得到“人乐”。7.宇宙的运行要求有信息的传递。宇宙好像是有机的整体。这也是八卦能通过看到一方面的情况推出另外的情况。回到z-i-u/question...原来,这庄子追求的道,就是那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在佛家看来,人身就像其它物质世界一样“即色即空”,都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成,永远处在不断地生灭变化之中。人身如此,以人身为载体的尊卑荣辱、成败得失、贫穷财富等更是如此。它们也是因缘和合,相对而相互转化的,所以虚幻不实,转瞬即逝,都不具有恒久和终极的价值,而只有清净的本心,觉悟了的且与本体合一的主体意识才是永恒。这种超越精神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平常所指的清心寡欲,物我两忘,勘破利害,勘破生死的旷达心态。-----是不是和庄子走到一块了,原来佛道都是为-到一个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所谓的物我两忘,原来是我们所谓的“No-Mind”“无心”,是你通过-使思想止息的时候,你经验到一个心智流的中断——一个“无心”的间隙。 当这个间隙发生的时候,你便感觉到一种内在的宁静和和平。这是你感觉与存在合一的自然状态,你得道了!这时,你的意识不但没有丧失,情况正好相反。在这种内在的联系状态之下,你会比在头脑认同状态下更加机警和觉知。你是全然的临在。它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能量塲的波动频率,它赋予生命给我们的肉体,体会到纯意识的状态了。你在那个状态中感觉自己的临在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强度。你所有的思考、情感、你的肉体和外在的世界,相较之下变得无足轻重了。不过这是一个无我的状态,并非自私(有我)的状态。它把你带到一个超越过去你所认为的“你的自我”的境界。那个临在实质上就是你,却同时又无以名状地大过于你对于道的解释,T-e Tao of P-ysics by Fritjof Capra 的描述好像比国人还好He w-o, dwelling in all t-ings,道存有万有之中Yet is ot-er t-an all t-ings,道与万有不同W-om all t-ings do not know,万有却不认识他W-ose body all t-ings are,道支持万物W-o controls all t-ings from wit-in-道从本质里控制万物He is you,but bigger t-an you。道是你,又大于你,因你是按他的形象造的。T-e Immortal.道永不止息创世纪1章,神说“让我们用自己的形象造人”,原来,我们都有神的形象,心里是个小神,渴望和父神相连。为什么这道就是耶稣  原文:“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译文:“一阴一阳相互变化叫做道。继承道的是善,成就道的是性。仁者见道说道是仁,智者见道说道是智,百姓天天用道却对道茫然无知。”《易经·系辞上传》  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二千多年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成了不解之谜。而且因为道家思想的流行,以至后人对孔子论道所知甚少。  孔子在写下了上面那段话之后,紧接着又有这样的话:“阴阳不测谓之神。”可见在孔子看来,道与神乃为一体。在世界历史中,唯有耶稣,他的身份所表现带有:-的神性(阳)之上穿上了人性(阴)。-降世为了向世人表明上帝。在-里我们能看到不可见之父神上帝的形像。撒但在人的心中扭曲的表现了上帝的圣德,-来就是为了将这些有关上帝形像的错误观念从人心中彻底的除去。人不能直面荣耀的神性而仍能存活,可是-穿着人性就使人能藉着他而与上帝亲近。耶稣是神人共体的上帝之道,他用神性与天相联,又用人性与人相交,天与地,神与人便在他里面紧密相联了。  这样的分析使我们看出孔子这里所说的道与神乃是指着耶稣-而言。

答案 4: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就说,如果你在社会化问答网站上面问出来了什么是“道”,那么那个道不是常道,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答案 5:

道家的道其实非常有意思,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我没有历史考据癖,老子怎么想的,老子自有想法)>

天道:首先道是”一“,是万物之始,“宇宙从何而来”:很多对道一知半解的人把”一“理解成”唯一“,我个人认为是不妥的。这里的一应该是指万物的开端,类似于宇宙的起源和第一推动力。任何一种哲学都必须解释的第一个问题是”世界从哪里来的?”但是老子对于天文学并没有高深的造诣,所以这里的天道就以-式的“天地一片混沌”作为万物的开端。小说里的混元一气功其实有点“道”理

世道:阴阳交汇,男女交合,“人类和世界从何而来”:我同意筒子们关于“不要高估或神话古人”的想法。没有必要把阴阳之道拔高到“黑格尔辩证法”,“计算机二进制”的老祖宗。老子写《道德经》的时候应该是个老得掉牙的人(至少是退休归隐后),所谓“世事洞悉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老子用“天生慧眼”洞悉“人世”,发现与自然界的潮涨潮落雷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过世外高人毕竟是世外高人,老子没有落入”正义和邪恶泾渭分明“的圈套,而是用阴阳交融来阐释人世间的至理。而后人更进一步把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最终成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很多人觉得中医不靠谱大抵源于此。实际上因为阴阳五行说更接近于现在的“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因为人类拥有“自我意识”,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像用嘴巴咬自己尾巴的蛇,本质上是不讲求因果论证逻辑或至少是非线性的因果逻辑。

得道:天人合一,熟能生巧,“如何生存发展和完善自我”:既然世界上有道,那么如何才能得道就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这方面老子的“天人合一”和庄子的“熟能生巧”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熟能生巧”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技能问题,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得道的唯一方式就是“Practice -kes perfect",管你NBA球星也好,目不识丁的屠夫也好,各路诗人作家也好,要想得道就必须勤学苦练。”天人合一“是道家的核心世界观,而且道家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给出了融合社会和自然于一体的具体学说:阴阳五行说。作为哲学竟然直接衍生了”占卜“、”中医“等实用性技能,这是极其罕见的,再不靠谱也要比”巫术“和”魔法“管用得多。我朝太上的河蟹理论虽然是拙劣的模仿秀,但至少也有”金玉其外“。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是”顺势而为,乘风而行,顺水而流”,或者套用“pat- of least resistance"的自然分形理论。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如果天子失道,那么有为者不妨替天行道了。

道理和道德:这是我们草民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普遍的与道相关的词语。其实两者与道几乎没有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道家之道是”不讲道理“的,因为”道可道,非常道“;道家之道也是”不讲道德“的,因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因为汉语的特色,道理其实重在”理“,道德意在”德“,至于前面的”道“几乎相当于修饰。要不你试一试“你怎么不讲理”与“你怎么不讲道理”有区别吗?“这样做很没有道德,这样做很没有品德”有区别吗?

规章(Rule)与规律(Law):这是老外在理解道的时候借用得最多的概念。但是好像没有人把两者合起来“T-e rule of law",其实我个人觉得把道翻译成”t-e rule of natural law"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道其实是把天道和人道统一起来的“天人合一”,所以我相信达尔文的“Evolution”论应该可以称之为真正得道的西方人士了,

道的死穴:道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怎么还有死穴呢?就像练-罩的人,哪怕你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是有死穴的。首先道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正因为道能化身千万,才能无所不能,所以道是不确定的。这样最多只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道无法传承、相互交流和发扬光大。其次是道的惰性(Laziness),因为道讲求顺势而为,绝圣弃智来明哲保身。在绝大多数的时候,这是有效的,但是缺乏破坏性(Disruptive)。而没有破坏性就没有创造性(老外在描述innovation的时候,特别喜欢用Disruptive,经常看Tec-Crunc-的筒子应该懂的)。因此,道适合保全自己,却不鼓励创新。河蟹的-适合保证”强势群体“的既得利益,却不鼓励“弱势群体“自主声音。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知乎没有目录结构吗?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知乎的相关问题是如何做的相关匹配的?除了通过tag还有涉及到其他的推荐算法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