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六馆街尾洋式店屋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24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08年9月17日将「六馆街尾洋式店屋」正式列入历史建筑,地址为台北市南京西路241、243、245、247、 249、251号,指定理由为:(一)为林本源家族、六馆街及永乐町发展与兴衰之历史见证。(二)建物为日治中期RC构造,空间装饰讲究,具建筑学史之价值。(三)六户建物立面精美并形成一完整街面,对迪化街南面入口有相当助益。

光绪13年(1884年)-建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因应-贸易重心往北移的趋势,遂将淡水河岸规画为大稻埕商埠和外侨居留区,并邀板桥富绅林家-林维源(1840/03/21-1905/06/06)与知名贸易商李春生(1838/01/12-1924/09/07)等人合资开辟建昌街、千秋街(今贵德街)和六馆仔,兴建洋楼店舖作为外侨区,出租给外商使用,从此之後各国领事先後在这设立,商机蓬勃洋风鼎盛,两人也更因此合组「建昌」行号,以推广-茶。

现南京西路底即是清朝时六馆街的所在,至於「六馆」一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街上有六家茶行,另一是1885年中法议和之後,板桥富绅林家-林维源,因资助刘铭传的各项建设及-防务工作,而出任为垦务大臣,林家便在光绪18年(-2年)於此盖了六间相连的「钦差行馆」,当地居民因而称为「六馆仔」,之後,林家的後代也在此地经营「建祥茶行」,是当时-最大的茶行,并且-第一所的官设新式学校(西式学堂)也是设在六馆街上。

不过日治末到光复初,大稻埕的茶叶因国际竞争力不敌印度茶,茶叶出口衰退,风光不再,布帛-代之而起,六馆街也因邻近塔城街、迪化街永乐市场,一度成为台北市布料-中心。

今位南京西路上的243、245、247、249、251号等五栋「洋式店屋」建筑,仍具有街角建筑的特色,因此被列为「六馆街尾洋式店屋」历史建筑,该建筑群是板桥林本源家族的「林本源维记兴业株式会社」委托熟悉西洋式建筑的建筑师陈应伦(1845-1920年)与次子陈明财(1866-1946年),於日治昭和年间投资兴建,又根据「-近代建筑」五期分法,洗石子、斩石子应为第四期即昭和元年至昭和10年(1936年)间普遍使用的材料,所以推测约在昭和8年前兴建完成。

该建筑具折衷主义RC(钢筋混泥土)结构特色,建物平面形制采以「单进单过廊」格局,面宽一丈七(或一丈六),属日治时期兴盛的牌楼厝。店屋的使用方式是以一楼作为店舖空间,二楼作为居住及仓库空间,不论是立面或空间装饰都十分讲究。 

中文关键字:六馆街 , 林本源家族 , 林维源 , 刘铭传 , 陈应伦

参考资料 .dbas.-ei/ct.asp?xItem=942071&ctNode=5158&mp=104021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冬瓜山桥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六兴宫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