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中港慈裕宫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98

一、建筑历史沿革

慈裕宫创建至今,曾历经易地重建与大肆增建的过程。根据庙方所编《中港慈裕宫志》与宫中现存匾额文物加以勘考,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慈裕宫遭受「漳泉械斗」的波及而焚毁。而且原庙基地低洼,每逢天雨,即苦於水患。因此于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将庙宇重建於中港街现址。其後又经过六次整修,到西元1971年前後殿完成,即是现在的规模,位於中港市街西侧的边陲,址在苗栗县竹南镇中美里民生路七号(民生路与八德街的交叉口)。

据地方耆绅称,西元1661年,在当时-密集之「盐馆前」(开元里),建筑土壁茅草顶庙宇,奉祀由-恭请来台之妈祖神像;另以庙中所遗留的最古老的文物─前殿正门左右两侧的青斗石狮,狮座上刻有「乾隆癸卯年桂月,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九都,甫山社弟子王静观敬奉」等字样,更可知较确切的创建年代应为乾隆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可知确切的创建年代应为乾隆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再者,依《淡水厅志》的记载:「(在)嘉庆二十一年(西元1816年),(由)甘腾驹等捐建」,应为第一次修建庙宇之载。综合口述及文献记载,初可知慈裕宫创庙迄今口传约有320余年历史,是为苗栗县最古老的妈祖庙,与北港朝天宫、东港朝隆宫,并称「-三妈祖」。

中港(今竹南镇)是苗栗县最早开发的地区,慈裕宫的创建更与地方的拓殖发展具密切渊源,於西元1985年8月19日公告为内政部列管的第-古蹟。

二、建筑特色描述

慈裕宫目前庙中前殿仍存有初期的楹联:「极坤德之洋洋圣母实为大圣母,新斯庙之亦亦瀛州别有小湄州」。日治时期大正年间,庙宇年久失修,栋梁蚀朽,因此做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工作,包括前殿与正殿的大部份石作,都在此时汰旧更新。-之後,在庙方多次的改建与增建下,慈裕宫变得辉煌壮丽,旧有的部份在新增建筑的包围下,宛若一座全新设计的庙宇建筑。

  慈裕宫是一座通面宽七开间、三进两廊带左右两护龙的合院建筑。正面面宽29.63公尺,进深25.17公尺。三川殿前後左右结构匀称,为其平面的特色。中央明间净宽4.76公尺,左次间净宽2.17公尺,右次间净宽2.19公尺,明间较次间净宽大至2.18倍,使次间格外显得狭小,与其他庙宇相比,是较少见的作法。

  石雕是慈裕宫装饰的主体,包括入口正门与外檐装饰、檐廊及立柱。前殿中门的一对青斗石狮,是目前所知该宫最早的石雕佳作,前殿的蟠龙石柱,是慈裕宫仅存的一对早期龙柱,柱心雕得十分细瘦,是该宫的建筑特色,其他所藏碑碣、经典之多也是它的特色:在後院的「井井泉沿革碑」、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奉宪严禁差役藉端扰累碑」、道光廿四年(西元1844年)「劝中龙泉漳和睦碑」、同治年间「五福桥碑」..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古蹟文物。

参考资料 苗栗县文化局.mlc/d/d01.asp?id=5郭长成老师(嘉义县大同高商)网站作品集.ttvs.cy.edu/kcc/9311lion/c-1.-tm 国立中山大学讨论网bbs.nsysu.edu/txtVersion/treasure/miaoli/M.895656277.A/M.895656555.A/M.953628976.B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中山公园水池桥梁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二结王公庙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