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珐琅器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82

珐琅是西方工艺的产品,拜占廷帝国及其邻近的伊斯兰回教王国的珐琅工艺於西元十至十一世纪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准。在西元十二、十三世纪时,这项工艺技术辗转经由陆路与海路,传入中国;而中国深厚丰富的制瓷经验,使国人能很快地掌握珐琅器的制作技巧,并发扬光大!

珐琅器是来自古代「珐琅」这个地方的工艺品,「珐琅」是翻译名称,隋唐及宋朝称珐琅为「拂菻」或「拂林」,元代时称为「佛郎」、「法蓝」、「法郎」,明末清初则使用「珐琅」这两个字。珐琅器依其制作工序的不同而区分为:

【掐丝珐琅】

(一)掐丝珐琅,就是我们习称的「景泰蓝」。掐丝珐琅为三种技法中最早发明者。早期以青铜做成器型,之後逐渐改用黄铜。在铸好的铜胎上,用铜丝、细铜薄片焊接成各种纹饰,盘出花纹,再加以黏固,而後在纹饰中填施各色珐琅釉料,置入窑中烘烧加温;每烧一次会使珐琅质收缩,再用相同的珐琅质填补。如此重复多次的烧填,将空隙补满,珐琅器表面覆盖的釉层达到适当厚度,才算完成第一道制作工序。最後再将珐琅器经过打磨、上光、镀金等手续,一件完整的掐丝珐琅器便制作完成。

(二)制作流程

铜胎→掐丝(图案軜廓线)→黏贴(焊接)→填珐琅→烧珐琅→填补→再烧→打磨→刨光→镀金→完工

 

【画珐琅】

(一)画珐琅因胎骨不同,又分瓷胎画珐琅器和金属胎画珐琅;画珐琅的制作是先将金属胎,内、外烧上一层不透明釉作底,放入窑内烧制,烧制时两面膨胀、收缩的程度相当,珐琅附着胎面,再依设计图样在底釉上绘画纹饰或涂饰面釉,然後再入窑烘烧即成。

(二)制作流程

铜胎→洗胎(酸洗)→施底釉→烧底釉→画珐琅→烧釉→刨光→镀金→完工

【内填珐琅】

(一)内填珐琅器因制作过程中,有压模或剔的手续,又称压珐琅器。内填珐琅制作的方法是将珐琅颜料填入模范压铸成型的凹陷花纹内;同时整个胎面皆剔刻细纹图案,使珐琅涂料牢固的附着在器上,而後烧成成品。

(二)制作流程

錾胎→洗胎→填珐琅→烧珐琅→填补→再烧→完工

珐琅器为珐琅质与金属胎的结合体,珐琅质只是附着於其内胎上。因此,应避免珐琅器遭遇震动、碰撞等情况。其次,珐琅是一种软玻璃,易於磨损及刮伤,如遭撞击或摔落,珐琅器会崩裂或凹陷。过热或过冷的气候环境,珐琅质与金属之间的收缩与膨胀速率不同,会造成珐琅层会慢慢松动,龟裂、拖片等损坏。

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工艺品在台湾,再度受到瞩目与重视,许多人运用现代化的机器与工技,创作出各种精美绝伦的珐琅饰品、艺品与器具等等。使得这种具有古雅之意的传统工艺品丰富了生活的内容。

参考资料

    【金属材料】吕璞石、黄政贤,文经图书有限公司,民75年。【台湾的工艺】张志远,远足文化,民93年。【现代工艺概论】张长杰,东大图书有限公司,民70年。【常用有色金属】余益强,华联出版社,民71年。【传统工艺在台湾】庄伯和,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手底乾坤-台湾的传统民间工艺】陈正之,台中市:台湾省政府新闻处,民85年。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漆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琉璃珠项链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