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常识

林景渊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65

--解严(1987-)之後,一度受国际传播?-热?潮流的影响,而从事对-传统武士道文化新解说、并在两岸有一定接受度的重要开风气作家,就是林景渊。

林景渊1944年生,是今台南市下营区人。他自台中师范学校毕业後,曾有留日六年 (1973-1979) 经验:-早稻田大学学士、-国立筑波大学硕士;返台後,长期任教於中兴大学。

虽然早在台日正式断交(197年9月20日)的大震撼後,林景渊就开始重新反省过去的中日关系,却仍直到从-广泛传播新的-流行青少年文化现象、以及看到1979年时美国社会学者傅高义教授出版的巨着《-第一》并风行-各地的狂热趋势之後,才得到极为深刻难忘的个人经验及内在感触。

於是,不同於他的前辈学者陈水逢或梁容若(1904-1997)等那样,只就中日的文化比较来谈,而他是先结合中日的文化比较和商业武士道的各类出版资讯蒐集,并试图重组新体系的呈现模式,然後在1989年首先出版《武士道与中国文化:中日文化谭片》一书,被列为台北市?锦冠出版社?【经典丛书】的第一种。

此本林景渊的小书内容,虽仍只类似综合他过去的读书笔记和书面报告而成,但材料很新、写法活泼,文笔又浅白流畅,所以非常适合社会大众阅读的程度和需求。其全书中,第一章是〈浅论「同文同种」〉、第二章是〈谈-的-性〉、第三章是〈-文化的表象与内涵〉、第四章是〈武士道与中国文化〉、第五章是〈-和化过程之考察:吸收汉字的前因後果〉;另有附录的两篇,则是〈阳明学说与日韩转型期时到代〉、〈日韩文化与企业发展〉。

可以看出,-武士道的精神文化,此时还不是其全书的主要内容,而是作为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参考资料,然後才能过渡到现代-武士道精神文化在-企业经营上的重大助益和两者精神文化的密切关联性。

因而,这无疑是,一本针对美国社会学者傅高义教授出版其巨着《-第一》并风行-各地之後的「中国(-)观点」的「说明书」。因此,其书出版後,非常畅销,不久已有第二版出现。

1990年时,他的同类型新书《武士道与-传统精神——-武士道之研究》,改由发行量较大的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於当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

此次,林景渊在其书〈序论〉中,又再综合并扩大其对中国和-两地近代学者关中日武士道的各种见解,如新渡户稻造、奈良本辰也、梁启超、顾颉刚、戴季陶、余又荪、刘泽华、洪炎秋、龚鹏程、山本七平等人的不同定义和观察。但其重点,基本上仍是在呈现中日武士道的差异和-武士道的特色及优点。

因此,他虽是两岸学者中,首次引述-山本七平的《-资本主义的 精神》和森岛通夫在《-为何成功?》对-武士道与商人道的差异和互动观察的说明。但,他主要仍是在回应当时-社会所瞩目的,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其《-第一》一书所指出的:-的今日的成功是与-「特殊组织架构、政策纲领、以及有意识的计划」有最大关连。

然而,由於他在其全书的主体部分,确很能有系统地取材-相关的武士道着述内容,再加以改编写成类似一本图文并茂的-武士道的导览手册,并能广引清末和-初期的中国学者,如:黄遵宪、刘大杰、罗牧、戴季陶等人的过去评论,证明-武士道的「实践性」远胜中国。故全书在1990年才刊行初版,1993年时第二-也已正式出版,可见此书依然相当受欢迎。

甚至在对岸-的学界,林景渊这本肯定传统-武士道的书,同样也获得高度的共鸣。例如当代-研究-史的资深学者万峰,就撰写长篇书评在专业的历史期刊发表和赞扬。不过,从书评的内容来判断,林景渊书关於武士道资料的完整性和相关说明的新鲜度,才是其被肯定的主要部份。所以,-学界在参考了此书资料的线索之後,短期内就超越了此书的论述内容。

其後,-前总统写《『武士道』解题——做人的根本》(前卫,2004)和简晓花博士写《新渡户稻造研究——『武士道』及其之後》(南天,2006)这两者的参考书目,也不将其列入。因此,林景渊的过渡性角色,事实上,很快就失去重要性。 

中文关键字:林景渊 , 武士道文化 , 过度性角色

英文关键字Lin Jingyuan , Bus-ido Culture , Transitional role

参考资料

    新渡户稻造着,苏葵珍译,《武士道》,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有限公司,1982。丸山真男着,林明德译,《现代-的思想与行动——兼论日军国主义》,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山口宗之着,马安东译,《吉田松阴》,台北:东大出版社,1990。林景渊,《武士到与-传统精神——-武士道之研究》,台北:自立晚报文化出版社,1990初版一-,1993初版二-。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近代化动因新论》,-:-大学出版社,2001。(英)丽月塔着,陈守桂、孙志民、林和生译,《绅士道与武士道——日英比较文化论》台北:淑馨出版社,1991初版,1993年初版2-。山本七平着,莽景石译,《-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局,1995。井上靖着,宿久高等译《-帝国主义的形成》,台北:华世出版社,1997。(澳)加文.麦考马克着,郭南燕译,《虚幻的乐园——战后-综合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家永三郎着,石晓君、刘燕、田原译,《家永三郎自传——一个历史学家的足迹》,-: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0。刘清雷,《-:-商人之魂——探究-成功的秘密》,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小林善纪着,杨子莹译,《-学校的教诲》,台北:先觉出版社,2001。滨崎紘一,《我啊:一个-人-兵简茂松的人生》,台北:圆神出版社,2001。李寿林,《三脚仔:-论与皇民化批判》,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1。新渡户稻造着,吴蓉辰译,《武士道——影响-最深的力量》,台北:先觉出版社,2003。李文,《武士阶级与-近代化》,石家庄:和北人民出版社,2003-着,萧志强译,《『武士道』解题——做人的根本》,台北:前卫出版社,2004。中曾根康弘,《-二十一世纪的囯家战略》,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李永炽等编,《-主体性的建构》,台北:群策会-学校,2004。(美)赫柏特.比克斯着,《真相——裕仁-与侵华战争》,-:新华出版社,2004。张崑将,《德川-「忠」「孝」概念的行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台北:国立-大学出版中心,2004。王屏,《进代-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陈光兴、李朝津编,《反思《-论》——台-判圈的-对话》,台北:-社会研究季刊社,2005。沈宇,《--政策史(1886-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司马辽太郎着,李金松译,《街道漫步——-纪行》,台北:-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05。李寿林,《海峡时评「-精神在-」批判》,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4。宫本武藏、柳生宗矩着,何俊译,《武士道的精神——五轮书与兵法家传书》,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美)本尼迪克特着,彭凡译/《菊花与刀》,(日)新渡户稻造着,曹新立译/《武士道》,戴季陶/《-论》,蒋百里/《-人》——《-四书》,-:线装书局,2006。新渡户稻造着,张俊彦译,《武士道》,-:商务印书馆,2006。家永三郎着,何思慎译,《战争责任》,台北:-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6。李恩涵,《注视新-军国主义的动向》,台北:-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6。铃木大拙着,陶刚译,《禅与-文化》,新店市: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92年初版,1997年初版三-。张崑将,《德川-儒学思想的特质:神道、徂徕学、阳明学》,台北:国立-大学出版中心,2007。孔祥旭,《樱花与武士——那些决定-的细节》,-:同心出版社,2007。高桥哲斋着,黄东兰译,《-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局,2007。向卿,《-近代-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王炜,《-武士名誉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山本常朝口述,田代振基笔录,李东军译,《叶隐闻书》,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司马辽太郎着,江静芳译,《最後的将军德川庆喜》,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鹤见俊辅着,邱振瑞译,《战争时期-精神史》,台北:行人出版社,2008。山本博文着,赵佳谊、黄碧君译,《武士道图解》,台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新渡户稻造着,林水福译,《武士道》,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暴风雨山庄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暗号推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