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常识

百乐门大戏班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6

「百乐门大戏班」创立於1994年,正当-小剧场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由一群热爱戏剧的高中学生集结组成。以当时的松山商职夜间部戏剧社社长陆慧绵(导戏时用的名称为陆绵绵)为首,剧团成员来自松山商职、华侨高中、东南工专话剧社。凭着一股热情,以17岁年轻的姿态投入小剧场运动当中。

「百乐门」秉持着「现代都市的本土」概念,认为「本土」并非「乡土」,亦非仅根植於乡村之中;相反的,应是「生於斯、长於斯」的浓烈情感认同所凝聚而成的共同意念。剧团成员皆为大台北地区生长的年轻学生,在当年小剧场运动中,以年轻的声音透过其创作对於当代社会提出关怀和质疑,在有限的资源底下,以贫穷剧场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最直接也最强烈的批判。

「百乐门大戏班」自1994年成立至2006为止,总共28个大小作品,演出120余场。随着剧团的成长,团员亦从高中、高职学生的身分逐渐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作品也从早期年轻学生对教育体制以及女性题材的关心转向为尖锐的内在省思和对社会议题的关注。

1994年4月剧团初创作品《你到底是不是-?》针对尚未打破的处女膜迷思,将男女倒错,并让男性拥有处女膜来对两性的贞操观念进行强烈批判。同年11月《学生小狗》将成人与学生切割开成为人与小狗的世界,人喂食的一切小狗必须吃下,而小狗所说的话人却也完全无感。本作品在强力批判着-教育体制的同时也哀叹着青春消耗的无奈。本剧於次年,1995年参与第二届「破烂艺术节」以及1996年国父纪念馆广场「青少年艺术节」的演出。这两个初创时期的演出显示出「百乐门」社会批判的角度和行动力。接着《亲爱的我这样美不美》系列、《娃的床单》、《蓝色的恋恋泡泡》、《白蛇》、《膳男信女》等等无数的作品展现了这个年轻人组成的团体对於各种社会现象之关注。

随着年轻剧场人的进入社会,逐渐社会化的这群年轻人其关注和视野也让他们的作品开始逐渐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等待打嗝》系列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等待打嗝之给我糯米肠》、《等待打嗝之剧场存在版》已经开始从学生关注转变为对於社会议题、家庭、婚姻生活、社会压力的反射和自省。此後「百乐门大戏班」的创作慢慢深入社会以及人类心灵潜层的活动。其後的作品尚有与-「飒飒剧团」合作之《 Missing》、《百乐门钓虾场》等重要演出。

近年的「百乐门」着重在团员创作平台的发展以及剧场文化的推展,2005年受「青岛话剧团」邀请前往青岛参与青岛艺术节演出《二女》,同年4月举办平民剧评报「叭乐报」,7月举办「所在200V艺术节」,8月在临界点演出《湿头发》,9月同样在临界点演出《梦疑》。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疯戏没大簿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当代戏曲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