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常识

春之祭的作者和国家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098

  春之祭,美籍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1910年创作的一部舞剧音乐。

  20世纪初叶,俄罗斯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大师佳吉列夫集中了—批著名的俄国舞蹈家组成了“俄罗斯芭蕾舞团”。他邀请了年仅27岁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为舞剧创作音乐。1910年4月,作曲家创作了芭蕾舞剧《火鸟》音乐。芭蕾舞剧《火鸟》的剧本是由俄罗斯舞剧团的编导米哈伊尔·福金根据一个古老的俄罗斯传说而编写的。剧情大致为:王子伊凡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与魔王进行了一番搏斗,但不幸被魔王捉住。关键时刻,王子得到了一只神奇火鸟的帮助,最终战胜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斯特拉文斯基后来根据芭蕾舞剧《火鸟》的总谱改编了三部组曲,其中以第二部组曲最为著名,是当今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版本。

  2009年6月17日,谷歌中国为纪念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诞辰,以“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火鸟组曲”为创作灵感,创作了当日的LOGO背景图。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火鸟组曲》介绍

  1910年——1914年间,斯特拉文斯基全家多次前往瑞士,他一边在那里疗养,一边为演出事宜出入巴黎。期间,三部伟大的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为他在世界乐坛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第一部芭蕾舞剧《火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德彪西音乐的启发和影响;他的第二部芭蕾舞剧《彼特鲁什卡》虽然不协和音的运用十分突出,节奏强烈多变,很少看得出浪漫派或印象派的痕迹,总的来说,但该曲所体现的仍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精神;然而,他的第三部芭蕾舞剧《春之祭》则完全算得上是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的一场革命。

  1913年5月29日晚,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大剧院由德吉列夫领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团首演《春之祭》引起了音乐史上空前的大骚乱,听众吵声震天,口哨、嘘声、议论声,甚至恶意凌辱的侵袭,拳脚相向,二十岁的斯特拉文斯基跳窗逃逸。而在音乐家和乐师们中间,引起的震动则比一场地震还要剧烈。面对如此带有冲突的和弦、调性与节奏的音乐,有人表示赞同(以拉威尔为其代表),有人试图仿效(普罗柯菲耶夫便是一例),也有人不置可否,而更多的音乐家是一种竭力反抗的态度。就连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就此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

  《春之祭》之所以引致大骚动,乃因其原始野蛮与直率,这是对十九世纪欧洲文化传统的挑衅。艺术史,毕竟需要不断的刺激的,不然,所谓的“传统”便会僵死。今天,这部作品已作为现代派经典永远载入史册了。而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最初不过诞生于作曲家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斯特拉文斯基在自传中写到:“我象见到一个庄严的偶像崇拜仪式,年老的智者们围成圈席地而坐,眼看一名少女舞蹈直至死亡,他们要把她作为春神的祭品”。这幅活生生的史前俄罗斯部落祭祀图景,最终被斯氏写成一部紧张、火爆、刺激的芭蕾舞剧。

  1930年4月,该剧在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下由费城管弦乐团演出后,许多人对这“稀奇古怪”的音乐改变了看法,评论界也作了较为公正客观的评论。

  解读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春之祭》原本是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以组曲形式写成,总谱完成于1913年3月。尽管后来季亚吉列夫说服了斯特拉文斯基,把它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但这部作品通常还是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演奏的。

  组曲《春之祭》

  《春之祭》组曲分为白昼与黑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大地的崇拜”。序奏以大管吹出一首民歌,悠远、古老而神秘。表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景。“少年之舞蹈”弦乐在低音区短促而猛烈地顿响,表现生命之搏动。“抢婚游戏”展示出人类的原始本能,野蛮而热情。“春天的轮舞”采用俄国民间风俗性的艺术形式,在单簧管的“引领”后,乐队奏出沉重的轮舞曲。“部落争戏”——“智者之列”——“大地之舞”把两个调性不协和的粗犷而古朴的铜管乐旋律合在一起,象征严酷的统治力量。一个极弱的泛音和弦象征着智者对大地的亲吻,开始了大地之舞。乐曲的第二部分叫“祭献”。“序奏”是一首“夜曲”,既有印象派的朦胧色彩,又有斯氏冷峻的管弦乐音响,烘托出黑夜的气氛。“少女神秘的舞蹈”以六个声部的中提琴奏出主题后,单簧管又奏出另一个不安的主题。“对当选少女的赞美之舞”,音乐以短小的节奏音型重复、变化、拼接出原始部落人的僵直的舞蹈形态。“祖先的召唤”是个短小的舞蹈段落,前一段平静单调,“祭祖仪式”开始,英国管和长笛在乐队其它乐器奏出的强烈节奏上对话,直至法国号吹出壮丽的主题。“少女的祭献舞”是整部作品的高潮,音乐随少女的舞姿越发狂暴和猛烈,直至她倒地死去,人们在热烈和兴奋之中把少女的身体置于神坛下。这个段落也是第二部分最有趣的,斯特拉文斯基打破了传统观念,以节奏为主导,音乐一开始便是频繁的节奏转换,把旋律、和声都一一卷入了节奏的漩涡。

  芭蕾舞剧《春之祭》

  芭蕾舞剧《春之祭》也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有八段,后一部分有六段。

  第一部分 大地的崇拜

  一、引子——舞剧以独奏大管在高音区吹出的一支阴郁的立陶宛民间曲调开场,它那神秘的音响把我们带到了史前时期的一座孤寂的山谷。在这里,春天即将来临,大地逐渐苏醒,一群男女在静静地沉思。

  二、大地回春;青年舞曲——这一段以模仿沉重踏步的节奏作为开始,青年们和着这种粗野的节奏而跳舞。这是“春天到来”的欢乐宣告。

  三、诱拐之舞——这是整部舞剧中最粗野、最恐怖的一段,舞蹈也是激烈而粗犷的。整个乐队变得越来越喧闹,不时还传来雷鸣般的爆裂声。

  四、春之轮舞——单簧管奏起了似乎无始无终的抒情旋律,像一支牧歌,充满了质朴的思慕之情,同时又表达出热烈的愿望。

  五、对垒游戏——一场描写部落间战斗的舞蹈。在舞剧中,这是一段两人一组的体操般的舞蹈,而乐队则用一支受到“古怪而有力”的节奏交替支撑和推进的旋律,来为这一舞蹈伴奏。

  六、长者的行列——四支法国号以不同的调性,庄严而有力地宣告长者的到来。这时,打击乐器用各种节奏来作伴奏,其中还有弦乐器的颤音缠绕其间,呈现出在远古的献祭仪式上香烟缭绕的情景。

  七、大地的崇拜——这一段仅四小节,以一个轻微而神秘的不协和和弦构成,是上一段突然刹住后的一个尾音,它与先前的轰然巨响形成鲜明的对比。

  八、大地之舞——这是一段气氛热烈、力度与配器变化多端的音乐。当这一音乐最后上升到极度狂乱的音响时,全曲的第一部分在乐队的沉重切分和弦音响中,以最强音结束。

  第二部分 献祭

  九、引子——斯特拉文斯基曾为这个引子取名为“异教徒之夜 ”。 这段音乐描写出献祭前夜的沉思:长者和少女们围坐在篝火旁,他们都沉思不语,因为要从这些少女中挑选一个作牺牲者——她将不停地跳舞,直至死去,这就是对大自然的献祭。

  十、青年人神秘的环旋舞——为表现精细效果而细分成十三个声部的弦乐器组,奏起了一支阴沉的、忏悔似的旋律。这是青年们在舞蹈。

  十一、对被选少女的颂赞——这段表现被选少女与其他少女们和男青年的两段舞蹈。音乐节奏复杂,节拍多变。

  十二、祖先的召唤——在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弦乐器低沉的长音背景下,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一连串蛮横和弦,令人心焦地反复奏响。它们不时被定音鼓和低音鼓打断,这鼓声仿佛是在催促被选少女跳“献祭舞”。

  十三、祖先的仪式——英国管奏出一支粗野的歌,仿佛一个原始的咒语,全场为之震惊,并在这激发原始人举行神秘祭仪的咒语声中感到颤栗。

  十四、被选少女的献祭舞——这最后一段音乐是整个献祭仪式的最高潮。被选少女经过前几段音乐的催促,在彷徨以及因惧怕而神思恍惚之后,终于跳起了献祭舞。被选少女在越来越粗野的音乐声中,精疲力尽地倒下——她终于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大地和春天。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蒙娜万娜”乃“裸体版蒙娜丽莎”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七孔竖笛的指法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