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常识

台中艺能奉公会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36

1937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台湾总督小林跻造加强实施「皇民化运动」,於1941年4月成立「皇民奉公会」,并在全台各地成立青年剧团体及演剧挺身队,1942年1月,更设置了「台湾演剧协会」,作为台湾演剧界的最高统制机关。

在一片战火与皇民化声浪中,1943年11月2日,颜春福、巫永福、杨逵、张星建等人假借「奉公会」的名义,於台中组织「台中艺能奉公会(队)」,在荣座(台北)、台中座(台中)和彰化公演话剧《怒吼吧!中国》。全剧四幕七场,系俄国剧作家特洛查可夫(Jeliejiyakefu)於1924年访问中国後写成,由杨逵改编成日语剧(《吼える!支那》),由日人山上正导演。

杨逵在〈宝刀集:光复前後〉(1980.10.24)谈到《怒吼吧!中国》一剧,指出:「描述的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剧。但这是在抗战期中,此剧无形中影射日本的侵略战争。尤其是我们把台中中山公园殴打林献堂的日本浪人卖间,抓来当作剧中的主要角色,更明显的表现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嘴脸,以及日本人欺负中国人的真象。」该剧表面上是对英美列强侵略中国的指责,事实上是对日本军阀暴行的控诉;以「皇民剧」作为包装,暗讽日本当局,在皇民剧盛行的当时,此剧竟能在日本高压统治下公开上演,别具意义。

该次公演後,当时负责台中地区日本特工工作的田岛大尉批准《怒吼吧!中国》以台语演出;於是每周六下午总有三、四十位青年到杨逵经营的「首阳农园」里排练。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後,「台中艺能奉公会」也自然而然停止排练和演出,等待新政权的到来。

参考资料

    吕诉上《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部,1961年9月。吕诉上《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部,1961年9月。 锺乔〈日据时期的台湾新剧运动〉,《台湾文艺》第109期,1988年1-2月。 叶振富《台湾光复初期的戏剧》,台北: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年6月。 邱坤良《旧剧与新剧:日治时期台湾戏剧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台北:自立晚报,1992年6月。 黄惠祯《杨逵及其作品研究》,台北:麦田出版,1994年7月。 林安英《杨逵戏剧作品研究》,台南: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6月。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老母无脚帛通缚,买鞋予戏旦穿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群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