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常识

袁世凯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88

叫袁世凯这个名字的人有:清末民初的-和-人物等。

目录

    清末民初的-和-人物新军及清季政局清末新政中华-大总统评价


    袁世凯

    第1任中华-大总统
    第2任大清帝国内阁-大臣
    出生|1859年9月16日
    出生地|河南省项城
    逝世|1916年6月6日
    去世地|-市
    政党|北洋军阀、共和党


    清末民初的-和-人物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和-人物。袁世凯出生于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即1859年9月16日)未时。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成立,袁氏当选首任大总统,甚至于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
    新军及清季政局  袁世凯自-5年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起家,渐为清廷所倚重。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军主力,-初年的北洋系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
      -8年戊戌-前,帝党人物曾寄望于袁的新军,谭嗣同即曾面劝袁世凯出兵-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袁却将这一消息告诉忠于慈禧太后的荣禄? ,结果戊戌变法失败,皇帝失去政权并遭软禁。然而袁世凯当时的决定,对于戊戌维新的成败,是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至今仍有争议。以往一般认为袁世凯将消息转告荣禄是戊戌-失败的主因,但近年的研究发现,后党发动-,实起于袁告密之前。甚且,以袁世凯当时掌握的新军战力,亦不足以对抗听命于荣禄驻扎在-附近的众多部队 。
      -9年冬,因义和团在山东的排外行为引起各国不满,清廷-撤换纵容拳民的山东巡抚毓贤,代之以袁世凯。这是袁世凯首次出任方面大员。袁到任后,一改毓贤的处理方针,对拳民大力镇压,令其在山东无法立足,逃往天津、-一带,慈禧太后以民气可用纵容义和团。翌年爆发了八国联军战祸,山东在袁世凯治下则维持稳定,并且加入东南互保。
    清末新政  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成为疆臣首领。袁世凯大力襄赞新政,包括废科举、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亦于天津成立。1903年袁世凯任中央练兵处会办,编练新军。
      1907年丁未党争中军机大臣瞿鸿禨? 被罢免,林绍年请辞,因而袁世凯与张之洞 替补调入中央,任军机大臣,成为中枢重臣。但同时也让袁世凯疏远-,有明升暗降之嫌。1908年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 继位,醇亲王载沣? 摄政。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一事(他认为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所有差事;袁知其势不吉,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袁在此期间韬光养晦,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复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16日组织新内阁。其成员是: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大臣赵秉钧? 、度支大臣严修? 、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大臣王士珍? 、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 、农-大臣张謇? 、邮传部大臣杨士琦? 、理藩大臣达寿。并以胡惟德? 、乌珍、陈-? 、杨度? 、田文烈? 、谭学衡? 、梁启超? 、熙彦、梁如浩? 、荣勋分任各部副臣。
    中华-大总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凯,先任其为湖广总督,旋任其为内阁-大臣。
      袁世凯一面以-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而革命党人亦认为袁是能领导中国的有力领袖。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选出孙文为中华-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成立,孙文?就任。1月16日,袁世凯下在朝的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室逊位,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是2月29日发生-兵变,袁借口兵变于3月10日于-就职。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积极与列强交涉,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的-。
      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所得议席最多,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3月20日,宋教仁? 却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国大哗。革命元勋孙文、黄兴? 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否认;当时之证据指向时任国务-赵秉钧? 涉嫌教唆杀人,并无袁世凯本人授意之直接证据。7月,孙文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但遭到失败。
      10月6日,国会在军警压力下选出袁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并收缴-议员证书。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之后袁认为“人民滥用-自由、人民-认识尚在幼稚时代”,废止中华-临时约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华-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再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无限期连任,新任总统亦由在任总统指派。
    评价  对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一般以负面居多,但是这些负面评价是否公允近年来也遭人质疑。
      袁世凯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朝一务实干练的能臣,自小站练兵至接掌北洋,还有他建新学的学校,废除科举,裁撤旧军改编警察,令中-警分离。袁世凯对中国的-和工业化,有着很大的贡献。
      然而袁氏当国时期,为巩固个人独裁权力,不守约法、解散-,使刚诞生的中华-失去在制度下健康发展的机会。有人指他是暗杀-理事长宋教仁的元凶,但实际元凶可能是其他人;而无论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杀宋,此事成为-人发动二次革命讨袁的引爆点,结果造成了中国的南北分裂。
      1915年袁世凯在-外交压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并垄断中国内政的“二十一条”要求中之大部分条款,被称国耻,其政绩蒙上巨大的污点。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面对-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袁世凯及北洋政府对于抵-方二十一条要求,实已尽最大之努力,以此深非似欠公允。
      嗣候袁氏违背-公意,称帝登基,遭到全国反对,至此袁氏之威望彻底破产。称帝之举堪称袁氏-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错误。
      有人认为,袁氏是一个投机份子。在光绪帝委以大任时,他却投靠慈禧太后-。到宣统继位后,被摄政王强迫退休的他,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强迫摄政王退位,掌握清廷大权,本应平定革命的他,反过来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清廷退位而得任-总统。这全是选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为。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蒲姓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蔚姓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