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清代-社会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54

清初采取消极治台的政策,实施海禁,限制-来台,尤其是妇女,使-成为长期动乱的移垦社会。到1875年(光绪元年)才废止海禁政策。但在禁令解除之前的两百年间,不断有闽粤地区人民-来台。为了预防镇压反乱,采取班兵制驻防,即由福建绿营兵中抽调兵力轮流渡台,负责-的治安维护,同时不让-人当兵,以防止反叛。

大量--,加上班兵轮防,造成-社会问题,首先是-与原住民的复杂关系,其次是特殊的-移垦社会之形成,三是-长期动乱。

大量-移入,对原住民产生压迫,造成18世纪末、19世纪初平地原住民人口之减少与-之迁移。西部地区的平地原住民一部分汉化,一部分迁移他处。比较偏远的地区,-在18世纪末越过三貂岭,进入宜兰开发。另一部分-进入埔里侵垦,并且又有来自广东的客家人在苗栗、新竹的丘陵地带开发。19世纪60年代,-开始往恒春半岛开发。大量--潮迫使许多平地原住民放弃土地迁移他处。

清政府一面严禁人民-来台,一面严禁携眷渡台,将眷属留在-以牵制来台-,结果造成-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单身男性偏多。《诸罗县志?杂记志》记载:「男多於女,有村庄数百人而无一眷口者」,因此「娶一妇动费百金」,造成女性身价高,娶不起妻子的家庭只好收养童养媳。许多单身、年轻男子谋生无方,到处游荡,造成游民众多,一般称为罗汉脚。他们在异地谋生最需要互助,极易有结拜、结盟、斗殴、嫖妓、赌博滋事。

-社会移垦之初,缺乏强大的宗族组织,移垦者大都以原籍地缘相聚而居,或回到原籍找同乡、同姓一起来-打天下。造成各依祖籍分类聚居的现象,极易产生冲突,造成社会不稳定。

奉派来台的班兵本是为了维持秩序以及镇压动乱,但因分散到各汛,难以管理,不仅缺乏训练,而且军纪不佳,往往-,甚至开鸦片馆。再者,班兵又大都由漳泉调来,往往偏袒同乡,激化分类械斗,不仅无法维持治安,反而加深-社会的不稳定。

1874年(同治13年)沈葆桢来台办理防务、开山抚蕃,其後-建省,在刘铭传在积极治台政策之下,国家势力深入民间,-社会逐渐趋於稳定。

中文关键字:-社会 , 结拜 , 海禁 , - , 班兵

参考资料

    许瑞浩。1988。〈清初限制渡台政策下的闽南人-活动〉。硕士-,-大学历史研究所。刘妮玲。1989。《-社会动乱:林爽文事件》。台北:久大文化。李国祈。1979。〈清代-社会的转型〉。《中华学报》,5(2):131-159。 -ttp://.fcu.org.tw/~cblee/visit/2004b/ymm/article/ymm-gangs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清代社会组织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清代社会救济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