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绥靖军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73

1874年,清朝因应「牡丹社事件」成立的武装部队。主要招募者为同知袁闻析。人数约500人,主要目的为进驻-後山(今花莲县、台东县),一方面宣示清廷-,一方面有效管理在地-原住民。

1874年,-军政府藉口琉球南岛居民遭-原住民杀害,遣军於-屏东登陆;-东南部的牡丹地区:该事件史称「牡丹社事件」。因为此事件,清朝决心设置厅治对-东部加以经营管理。同年七月,福建船政大上臣沈葆桢提议,分别以北、中、南三「路」;遣军从-西部前往花东并进驻後山。

在经过朝廷同意後,沈随即命令同知袁闻析招募绥靖军,配合罗大春、吴光亮共三路,进驻-东部。绥靖军负责的是「南路」,主要目的在打通凤山到台东卑南的交通。绥靖军以「土着壮勇」为主,人数约500人,装备则配置新颖的洋枪。7月,获得卑南、吕家望、知本社等原住民领袖帮助,绥靖队开始入山探路。开通山路遍及蚶子仑、诸也葛、崑仑坳及赤山等,并顺利以卑南为基地,进驻八瑶、牡丹、知本等地。此举不但顺利宣示了清朝开拓台东-的企图,也开通不少交通要道。翌年,清政府以绥靖军为後盾,设置卑南厅,管辖台东花莲两地,并允许-前往台东开发,促使-大量涌入花东地区。

在另一层面,对於-原住民言,绥靖军是另一种侵犯生活领域的威胁。因此在绥靖军前进及进驻间,虽有互利合作情形,但仍出现不少-冲突事件,而这些冲突又以北路(花莲)为多。因此,绥靖军除部份驻防南路卑南外,也由军中罗魁总兵率军移紮抽防至北路一带。即使此,绥靖军与排湾族为主的-原住民仍陆续爆发了不少战役冲突。

1875年(光绪元年),绥靖军正式由袁闻析转由鲍复康统领,他仍继续开通风港、知本间的多条新路。1878年,清廷以任务完成为由裁撤绥靖军,虽经争取後,绥靖军於翌年底复募,但渐被同样性质的「南路屯勇」、「南番屯军」所取代。 

参考资料

    《-通志》列传政绩《重修-省通志》人物志《-通史》《台东州采访册》 -ttp://.etsa-ac.org.tw/upload/journal/Microsoft_Word_-_11%E6%9D%8E%E5%AE%9C%E6%86%B2%E5%A4%A7%E6%B8%AF%E5%8F%A3%E4%BA%8B%E4%BB%B6%E6%94%B9%E8%A8%82%E7%89%88.pdf-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77/9/59004109.pdf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番屯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礁溪大竹围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