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东西洋考》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66

明代海洋文献。张燮撰,成书於1617年(万历45年)。张燮字绍和,福建省龙溪县人,自署「海滨逸史」。本书根据明朝人在海上导航用的「海道针经」,将各成片段的旧针经融成一体,再增益当代史事,可视为明代海上知识的总结。

内容以海国之通互市者为限,分西洋15国(4卷)、东洋7国,另有日本及红毛番,因不通贡使,故别列为〈外纪考〉。两洋诸国,先以史略简介该国,文後另立「形胜名蹟」、「物产」、「交易」三项。其余6卷分别为〈税饷考〉、〈舟师考〉、〈税璫考〉、〈艺文考〉(2卷)、〈逸事考〉,合计12卷。各卷之末,均附以一段「论曰」,作为全卷之总结。

东洋、西洋两词,在元朝《岛夷志略》一书中已频见;本书则明确将各海国分别系於东洋或西洋。东洋的首站为菲律宾的大港(吕宋岛北部海港Apari),西洋的首站为占城(今越南中部),东西洋即今东南亚及其以西诸国。台湾因尚未形成一个国家且未与明朝互市,故「不在东西洋之数」,仅附於「东洋列国考」之末。

本书提到台湾部分者,唯〈东洋列国考〉的附录「东番考」,以及〈舟师考〉之「东洋针路(航线)」末所附记的「东番」。这两段共提到鸡笼山等10个台湾的地名;另有北港一名,以其位在澎湖之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可见当时「北港」意同於「东番」,两者均非台湾全岛,而是本岛中的一部分。「东番考」的内容多节录自〈东番记〉。明显的差别是,〈东番记〉描述的是台湾西南沿海部落,在《东西洋考》里则成为对鸡笼山土着的描述。

依本书所述,明末以前中国人的海上活动以东南亚各国为主,位处「小东洋」的台湾,由於「无他奇货」,故未成为海上贸易的重点;至於同处东方海上的日本及琉球,则因季风及航线的不同,而成为东洋之外的另一个海上针路。

中文关键字:针路 , 东番 , 北港 , 鸡笼山

英文关键字Shipping route , the eastern barbarians , Paccan( North Port) , Jilongshan/Keelung mountain

参考资料

    张燮着,谢方点校。2000。《西洋朝贡典录校注:东西洋考》。北京:中华书局。沈有容辑。1959。《闽海赠言》。「台湾文献丛刊」56。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共通法」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