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两缢形网坠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2

两缢型网坠是台湾地区史前文化中常见的网坠形制之一。不同的文化或地区,使用的材质都有所不同。其制作方式,大都是先把制造的材质打剥成对称的长条状再加工磨滑,若为石质,即是把石瓣打剥成对称的长条状或长扁状再经研磨,然後在靠近两端尽头处各刻磨一圈凹槽。使用时,将渔网系於凹糟中固定。

  网坠是渔捞的工具,也是台湾地区考古遗址常发现的遗物。一般来说,网坠在使用时,都以细绳缚绑,固定在渔网的末端,作为渔网撒在水面後快速向下沉的重力。网坠的型制、重量、长短等都因潮流大小或海洋环境不同而异。由於其功能主要是要使渔网向下沉,所以制造网坠的材质必须要是有重量,且带向水下沉的特性。而网坠系在渔网上沉到水中,跟捕渔网一样,算是一种具消耗性质的工具,所以,在材质的选择上,必须要是容易取得,且易於大量制作的。在史前,先民都就地取材,使用陶、贝类的壳或岩石等材料制造网坠,甚至发现有以珊瑚礁、夜光螺壳体和鹦哥鱼的咽喉骨制成的。制造网坠的岩石,以卵状岩砾石、砂岩小砾石、泥质砂岩、页岩或板岩等石质为主。

  除了功能上的意义外,网坠是了解与重建史前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内涵的重要线索,而「网坠所指涉的渔捞生业在台北盆地史前人类生业占重要地位(夏、刘 2004)」,出土两缢型网坠的遗址包括关渡遗址与芝山岩遗址等。。考古学家可以根据网坠的形制、重量、长短、材质等,推断史前时代先民的渔捞方式、饮食习惯、渔网大小等一些已不可见的生活面,进一步推断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个年代、地区、族群所使用的网坠,在材质、型制与制造方式上都各有差异,因此,考古学家可以不同种类的网坠推断其使用者之间在文化上或时间点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夏丽芳.刘韾2004《卢锡波先生收藏标本及整理纪略》,<卢锡波先生收藏考古标本图录>,台东市: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页 14-15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俞大维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八仙洞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