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教育改革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20

1980-1990年代台湾的教育改革运动。台湾的教育改革(教改)大底历经了由民间推动到半官方的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简称教改会)、政府教育改革的发展。

教改之所以在「民间」成为一股社会力,是在1983-1994年间不断累积而成,历经5个阶段:萌芽期、组织化期、法案推动期、蓬勃期及多元热络期。

1983-1987年为「民间教育改革萌芽期」,其间的学生运动主要是以大学校方的控制体系(惩戒制度、审稿制度)为抗争对象,而发展成为以校园民主、言论自由为诉求的运动,为日後之大学教育改革奠定基础,也在形式上开启「大学教育改革」运动。

1987-1989年为「民间教育改革组织化期」,各种人民团体相继成立,针对中小学及大学的教改行动也相继成形。如1988年成立的「人本教育基金会」,要求教育正常化,以人本精神作为教育思潮的另一种选择;1987年成立的「教师人权促进会」,期使教育体制解严,以保障教师工作权益;1988年成立的「主妇联盟」,以「落实家长参与」、「发挥父母教育权」等理念为其支柱;1989年成立的「振铎学会」,以「自主教师专业团体」及「自主家长组织」的推动,期待落实教师教育权与家长教育权,以「教育权力下放」的理念诉求自治的各级学校。此一时期教改团体合作举办「民间团体教育会议」,并结盟成立「救救下一代行动联盟」,都是重要突破。

1990年国会全面改选後,立法院成为民间教改团体与体制竞逐的重要场域,此期为「民间教育改革法案推动期」。1990 -1993年,教改团体联合支持改革、多数为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的立委,与执政的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及教育当局形成诸多对立的意见,许多法案的议题成为国民党、民进党的对决。1993年底「大学法」、「师资培育法」三读通过,「教师法」一读通过,使得体制面的改革走入高峰期。

1994年上半年为「民间教育改革蓬勃期」,1月,第一次以「民间教育改革」为名的学术研讨会登场;4月,「四一○教育改革全民大结合运动」动员七十多个主办单位,是教改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研讨会,也是教改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运动。其抗争对象已不限於教育部或教育委员会,而是要求国家行政当局及国会大规模调整国家教育预算、重整国家的资源与权力。在教改诉求上,以「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4大诉求,触碰教育问题症结,期待教育沉痾的彻底改造。

1994年下半年为「民间教育改革多元热络期」。由於上半年教改团体的大动员,对政府造成强大压力,行政院於9月21日成立半官方性质的教改会,以中研院院长李远哲为主任委员。民间教改力量亦继续延续,如:「大学法」通过後续的大学自主运动、反对教育部干预校长遴选事件、抗议教育部的大学法施行细则、「台北市教师会筹备会」、「台北市家长会资源交流中心」的成立,教改成为全面性的社会运动。1996年12月教改会完成「教育改革总谘议报告书」,提出教育松绑、带好每个学生、畅通升学管道、提升教育品质、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等五大方向,做为教改的基本方针,并於12月2日解散。

1998年教育部拟定「教育改革行动方案」,以5年时程,自1998年7月至2003年6月,编列经费1,570余亿元,实施12项工作计画,包含:健全国民教育、普及幼稚教育、健全师资培育与教师进修制度、促进技职教育多元化与精致化、追求高等教育卓越发展、推动终身教育及资讯网路教育、推展家庭教育、加强身心障碍学生教育、强化原住民学生教育、畅通升学管道、建立学生辅导新体制、充实教育经费与加强教育研究。

为检讨教育改革实施及凝聚教改共识,教育部於1999年5月、2000年12月召开检讨会议,2003年9月召开「全国教育发展会议」。2004年9月提出四年「教育施政主轴」,以提出未来四年教育施政主轴:「创意台湾、全球布局-培育各尽其才新国民」为愿景,以「培养现代国民」、「建立台湾主体性」、「拓展全球视野」、「强化社会关怀」作为四大纲领,推动13项策略及34项行动方案,透过中央、地方、学校之分工合作,达成「让每个人都成功」(Success for All)之理想。

整体而言,近年来由官方推动的重大教育改革主要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多元入学改革。教育部依据行政院核定之「教育改革行动方案」,进行国民教育阶段之课程与教学革新,以九年一贯课程之规画与实施为首务。在回应民间教改团体及立法院的要求之下,教育部於1997年成立专案小组,遴聘课程、教育心理、教育哲学等学者专家、中小学教师、立法委员、家长代表、妇女界代表等31人,担任委员,研订「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纲要」,1998年9月公布总纲,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於2000年试办,2001年正式上路。

另一个重大的教改为多元入学。教育部於1995年提出「中华民国教育报告书」即揭示:改革高中入学制度,建立多元入学管道,引导国中教育正常发展的愿景。1996年教育部长吴京上任不久即主张废除高中联考,规画且公布「高中职免试入学方案」,并拟於2000年实施,采计国中在校成绩及两次统一会考成绩作为分发入学之依据。1998年,林清江部长提出12项「教育改革行动方案」,宣布自九十学年起取消传统的高中联考,改以「国民中学基本学力测验」取代。至此,高中联考正式走入历史。多元入学方案包括基本学力分发入学、推荐甄选入学、申请入学、直升入学、自愿就学辅导方案分发入学、资优及特殊身分学生保送入学等六种升学管道。

中文关键字:教育改革 , 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员会 , 四一○教育改造 , 九年一贯课程改革 , 多元入学改革

英文关键字Educational reform , curriculum reform

参考资料

    薛晓华。1996。《台湾民间教育改革运动》。台北:前卫。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总谘议报告书》。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教育部部史网站。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7。九年一贯课程与教学网。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1.php。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新武路事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加坡金门会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