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民族考古学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479

民族考古学(ethnoarchaeology)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出现於本世纪六十年代。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民族学家对当代民族生活方式的研究资料,来协助说明考古的发现如何对应当时人类的行为及生活。

  民族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是从考古学的观点对“活的社会”的研究(ref.)。民族考古学家研究现代社会的目的在於进一步了解考古学遗址中发现的物质遗存和现象,特别是在物质文化模式和社会其它方面建立起的系统关系。也就是说,民族考古学就是用民族学材料来研究考古学的问题(ref.)。具体做法是民族志材料和考古学材料的比较研究;而民族志材料可以来自自己的田野工作, 也可以依赖前人的记载。

  民族考古学的方法,一是田野工作方法,二是研究方法。田野工作方法,基本上和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并无不同。而研究方法的核心是类比—从已知事物辨识同类的未知事物的一种推理方法。其前提是两种现象在一个方面相似或相同,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而民族志材料的使用并不限於同一地区,但其中的争论性可能很大。

  从大量跨地区的民族志材料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带普遍性的模式,供复原考古材料时类比之用。类比的理论依据就在於人类文化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而且愈是原始的文化,这种共同性愈加显着。两种素无接触的民族之间,可以找到相同的或相似的工具、习俗乃至思维方法。但这跨地区也并非无限度的,它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选择民族志材料时要考虑到文化连续性;另外, 自然环境或文化背景亦可以比较。

  具体的作法例如,利用现生族群对於物质的利用,推测考古遗址中的物质遗留所可能反映的过去社会现象。如Lewis Binford对於Alaska的Nunamiut Eskimo所作的研究,就是为了试图解释在法国中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当代民族考古学所探讨的除了物质文化本身之外,还注意到居住模式、土地利用、生活来源、生态、人口估计,甚至政治组织等问题。另外, 如厦门大学教授吴春明的研究,他进行了两岸民族考古和语言学的比较研究,探索了闽台考古遗存背後的东南土着民族关系和民族迁徙,重建了两岸史前文化的谱系;虽然其结论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参考资料

    王恒杰 张雪慧编 1999 《民族考古学基础》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82《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水蛙头遗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水安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