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考古调查报告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46

《台湾省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考古调查报告》,是「台湾省浊水大肚两溪流域自然与文化科技研究计画」(简称「浊大计画」)中有关考古学调查工作的成果报告,由知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担任主编,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赞助印制,於民国六十六年五月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发行,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第七十号专刊。

  这本考古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呈现浊大计画於民国六十一年到六十三年(即浊大计画第一期)这两年间的考古工作成果。首先,主编张光直先生先介绍整个浊大计画的缘起,主要是为了研究浊大流域里古今居民的历史及他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希望综合考古、民族、地质、地形、动物、植物等学科的研究,来解决这个区域中有关考古学与民族学的问题,因此这个计画是以考古学为主来进行设计的,这也说明了考古学在浊大计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参与这两年考古调查计画的学者,在本书中报告了在几个区域与遗址的调查结果,总共包括了:台中县大肚山台地与彰化南投县境八卦山台地、南投县乌溪河谷、埔里盆地、鱼池乡、浊水溪中游北岸与南岸竹山丘陵七个地区,以及牛骂头、顶街、旧社、十八张、大邱园五个遗址的考古调查成果。

张光直先生於本书的最後,简介了浊大流域从日据时代开始的考古简史,并且从史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来将浊大流域的自然环境分成海岸平原及台中盆地区、海岸与盆地边缘台地区、中游的河边台地区、埔里盆地群区、山地区五个类型,然後再讨论不同的自然环境类型中各有什麽样的史前文化。此外,张光直先生从工作人员将考古调查所得的陶片、石器等遗物进行分类与排序的成果,以及综合放射性碳十四标本的年代测定结果,初步建立了浊大流域在新石器时代的年代序列:最早的史前文化是大坌坑式陶片所代表的文化层,其次依序为绳纹红陶、灰黑陶与素面红陶、刻印纹的灰黑陶。同时他也报告了此区域中上述各个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表现,以及提出有待更进一步讨论的各种问题,为第一期的浊大计画考古调查工作成果作个总结。

  《台湾省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考古调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利用跨学科进行「科际合作」研究的成果,并且提醒了考古学者「生态研究」的概念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性,虽然这本调查报告只呈现了浊大计画第一期的工作结果,但是它所展现的研究方法与考古成果,对於台湾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不少方针与建议,使本书在台湾考古学相关书籍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灰坑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澎湖海战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