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白沙书院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4

白沙书院,位於今彰化市,为清朝乾隆十年(西元1745年)淡水同知摄彰化知县曾曰瑛创建,曾曰瑛监於彰化自雍正二年(西元1724年)设县以来,仍无书院教化士民,於是捐俸创立讲堂三间,位於邑治内学宫之右(今彰化市孔子庙西侧),因彰化山川之秀,以白沙为冠,所以取名白沙书院。乾隆二十四年(西元1759年),知县张世珍加以重修。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书院因林爽文之乱被焚毁,知县宋学灏改建於文祠之西。嘉庆二十一年(西元1816年),署彰化知县吴性诚醵赀扩建,以鹿港富绅林文濬出力最多。

嘉庆十六年(西元1811年),彰化知县杨桂森亲定白沙书院学规,此学规打破传统,内容深入浅出、不厌其详,为其一大特色,也影响各地书院教育,例如:位於南投的蓝田书院与登瀛书院循用白沙书院之学规;宜兰仰山书院的学规也综合海东书院与白沙书院学规。白沙书院对彰化文教影响极大,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考选翰林院庶吉士的「开台翰林」曾维桢便是出身白沙书院。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戴潮春之乱起於彰化,攻陷彰化县城後,改白沙书院为应天局,作为向民间抽银、派饭的机构。日治初期,与白沙书院相邻的彰化孔庙被充作警察署,1898年改设彰化公学校(今中山国小前身),以文昌祠、白沙书院作为寄宿生宿舍;1920年代日人实施街区改正,为拓宽道路、整顿市容拆毁不少传统建筑,白沙书院亦遭受拆毁。

参考资料

    林文龙,《台湾的书院与科举》(台北:常民文化出版,1999),页57-76。王启宗,《台湾的书院》(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1987),页54。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卢修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监察权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