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台湾乡土文学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25

台湾乡土文学之内涵是台湾人民的文学。反省台湾人民生活样貌、反映人民生存、认同困境的小说,均是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部分,台湾的乡土文学往往流露着人道主义的关怀。文学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作品的背景样貌往往与作者的生命有相当程度的贴合,而以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而成的现实主义小说,更将作者所熟悉的世界观、人生观搬演到文学创作中。

由於台湾乡土文学作家的生命历程与台湾的社会型态相互呼应,因此在1980年代之前的作品,呈现的生活点滴多以未转型(或正转型)为工商社会的台湾为主,而人物常设定为默默辛勤於生活的劳动者,或是受到工商业冲击的市民百姓,但并非这样的作品背景就代表了台湾乡土文学的全貌。

1970年代於文坛沸沸扬扬的台湾乡土文学创作,在技巧方面并非全然以现实主义来表现。如王祯和多以现代主义的理念经营小说的形式,而内容与对话却是贴近庶民的生活,在语言的锤链上下足了苦功。1970年代台湾正处多事之秋,1971年4月13日的「保钓运动」,10月26日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1972年9月29日「中日断交」,12月4日发生「台大哲学系事件」。此时期的台湾,在国际上未被承认其地位,国内则笼罩於高压的体制,社会上各种运动因此蜂拥而起,挑战各种威权与压迫。如叶石涛於1977年5月1日《夏潮》杂志上发表〈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提到:「台湾乡土文学上所反映出来的,一定是反帝、反封建的共通经验以及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跟大自然搏斗的共通纪录,而绝不是站在统治者意识上所写出来的、背叛广大人民意愿的任何作品」。

台湾乡土文学不但说出台湾基层人民的心声,反对各式的威权压迫也成为台湾乡土文学共同的特色。在小说的创作主题上,如王拓深入八斗子渔村,杨青矗深入工厂关怀工人的权益,黄春明与王祯和反映社会转型後小人物的辛酸,宋泽莱与洪醒夫点出务农子弟的艰困,陈映真批判小资产阶级与跨国公司的剥屑等。当然,台湾的乡土文学、乡土小说并非1970年代才有,早在日治时期,台湾文学中便不乏关怀基层人民及反抗强权的作品。但真正普遍地以台湾为主体、思考台湾社会未来发展的文学,则当属1970年代以来台湾乡土文学声势最为浩大。

中文关键字:台湾乡土文学 , 台湾文学 , 台湾乡土小说

英文关键字Taiwan Hsiang-t’u ( Regional) Novel , Taiwan Hsiang-t'u Literature , Taiwan Regional Literature , Taiwan Nativist Literature

参考资料

    尉天骢编。1978。《乡土文学讨论集》。台北:远景。叶石涛。1981。《台湾乡土作家论集》。台北:远景。叶石涛。1998。《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春晖。陈芳明。1991。〈七○年代台湾文学史导论:一个史观的问题〉。收於《现代学术研究》。台北:现代学术研究基金会。吕正惠。1995。《战後台湾文学经验》。台北:新地。林淇瀁。1999。〈长廊与地图:台湾新诗风潮的溯源与鸟瞰〉。《中外文学》,28(1):70-112。向阳。2007。〈30年後的台湾文学〉。《文讯》,263:58-60。 陈韵琳。〈台湾七零年代的乡土文学〉。网路广播IC之音,「作家与作品」。2008年12月18日读取。http://life.fhl.net/ic975/RegionalLiteratures/.htm。林宛仪。2007.01.09。〈从七O年代乡土文学论战谈起〉。「台湾文学部落格」。2008年03月10日读取。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682。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台湾铁工厂罢工事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台湾电力株式会社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