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识

地震监测网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776

监测地震活动的网络系统。地震监测网可协助进行地震定位的工作,包括地震震央位置与发震时间。藉由高精确度观测仪器,数位化传输与电脑运算系统,世界各国的地震监测网多已具备即时监测之能力,可自动化快速计算定位结果。

全球最早系统化的地震监测网为1960年代美国海岸与大地测量局(United States Coast & Geodetic Survey)於世界各国建置之世界地震观测网(World-Wide Standardized Seismographic Network, WWSSN),此地震网目的为核爆监测,从而推测对手的研发程度,属於冷战时期的附属产物。由於世界地震观测网的建置,提供丰富的天然地震观测资料,促使观测地震学领域蓬勃发展。

全球最着名且广泛应用的地震监测网,是由美国地震学研究机构联合会﹙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简写为 IRIS﹚建立并持续运作,为各大学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中心,藉由蒐 集与提供全球地震观测资料,致力於地球内部构造研究的课题,主要运作经费来源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机构、大学与私人赞助。IRIS共有128个超宽频高品质地震观测站,统称为世界地震网。IRIS所管理的地震资料,皆透过所属资料管理系统汇整,提供会员或其他研究人员索取。

台湾地区的地震监测网,自1897年(明治30年)於台北测候所设置地震仪开始,到1940年(昭和15年)於台东新港(今成功)及大武完成地震仪装设後,第一代的地震监测网正式涵盖全岛地区,自此具有网观连线的作业功能。此阶段主要使用机械式仪器,皆为类比式纪录,加上放大倍率低,故工作重点仅限於大型有感地震或是灾害地震,绝大多数的微震与弱震资料无法纪录保留。

1963年世界地震观测网在阳明山鞍部设立观测站,设备包括三向量短周期﹙0.75秒-1秒﹚及三向量长周期﹙30秒-100秒﹚地震仪,是台湾参与国际地震观测研究的起点。1972年开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筹备处於全台建立「台湾遥测式地震监测网」,开始进行弱震观测,开启台湾地区现代化地震观测。至1989年为止,该地震网计有25个测站,地震仪以类比方式纪录,感应器为L-4C或SS-1型并配备6242型传输设备,主要纪录垂直向的地震历时﹙少数测站有水平向纪录﹚。所有资料透过电话线或无线电传回台北同步处理,进行解码、波相摘读、地震定位等工作。随着该监测网之测站数目增加与仪器日趋完备,地震侦测能力大幅提高,地震活动资料逐渐充实。由於此地震观测网涵盖范围完整且灵敏度高,因此可以侦测无感以上之地震且定位精度亦大大提高,平均每年可收录4,000个以上的地震,藉由这些地震分布位置,台湾附近板块运动形态逐渐明朗,即菲律宾海板块於花莲外海开始向北隐没到欧亚大陆板块底下,以及欧亚大陆板块於恒春一带向东隐没到菲律宾海板块之下的两种迥然对立现象。

中央气象局於1990年成立地震测报中心,并积极执行「加强地震测报建立地震观测网计画」,包括扩建地震监测网与建立都会区强地动观测网两部分。在扩建地震监测网部分,除将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的25个地震站合并,并增加31个测站,使测站数由原有的19个增加至75个外,并全面更新即时监测系统,形成遍布全台的即时地震监测网,称为「中央气象局地震观测网」。由於测站密度增加与测报系统更新,不仅提升准确性,亦有效掌握每月上千次规模2以上之地震活动,地震规模皆以模拟标准扭力式伍德-安德森地震仪地震纪录之方式计算。建立都会区强地动观测网部分,是中央气象局自1991年起,配合六年国建计画积极执行强地动观测计画,蒐集各都会区不同地层、土壤及结构物之强震资料,提供做为建筑物耐震设计规范之参考。

为提供高品质较大频率范围地震资料、研究大型地体构造与辅助现有地震网对外海地震侦测能力之强度﹙如定位、震源参数等﹚,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所亦筹组台湾宽频地震网,於1994年共完成15个测站,每个测站配置超宽频与强震感应器,使用24位元纪录器。观测网并与中央大学、中央气象局之宽频测站合并,将超过50个测站所收录之资料透过中华电信数据网路专线将资料传回中央气象局宽频资料处理中心,所收录之地震资料相互即时交换及处理以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台湾於1994年开始启用地震速报系统,已安装完成90个以上的测站,属於即时性观测,三轴向、取样率每秒50点的地动讯号。采用自动定位技术可有效减少处理时间,於地震发震後1分钟可得到自动定位结果。地震监测网的未来趋势在於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波尚未侵袭大都会区前,针对重大公共建设如捷运系统、高速铁路或金融系统之电脑机组,告知强震发生,适时停机或采取必要的防灾行动。

中文关键字:震央 , 即时 , 速报系统

英文关键字epicenter , real-time , real-time digital system

参考资料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2003。《地震百问》。台北:中央气象局。徐明同。1979。《地震学》。「大学用书」。台北:黎明文化。Lay, Thorne and Terry C. Wallace, eds. 1995. Modern Global Seismolog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中央气象局。2009年9月4日读取。.cwb。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2009年9月4日读取。.earth.sinica.edu/zh/.php。Broad band Array in Taiwan for Seismology。2009年9月4日读取。bats.earth.sinica.edu。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 Seismology。2009年9月4日读取。.iris.edu。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地球物理学总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地球物理井测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