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识

活动断层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474

过去10万年以来曾经活动过,未来可能再度活动的断层,与地震密切相关。地震经常发生於板块碰撞的地壳脆弱部位,造成一长条的破裂,因为板块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容易在活动断层处再度发生,就像人体骨头曾脱臼的部位容易再度复发一样。因此活动断层的调查与监测是地震防灾很重要的一环。

活动断层调查分为空中测量(如遥测或航照影像监别、卫星定位大地测量)、地表测量(如地质露头、地形分析、槽沟开挖及钻井)及地下测量(如微震调查、地球物理测勘法)。利用地表地质调查、航照影像判识及地形分析,找到可能的断层位置,再经由地球物理测勘,尤其是反射震测法,求得断层地下影像,推论断层确实度及在区域地质构造运动中的位阶。在确定断层位置可以进行槽沟开挖或排孔钻探,观察断层带、沉积层的层序关系,采集碳质物及矿物颗粒來测定年代,辨别出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次数和周期等。具危害度的活动断层需进行长期监测,包括不同时间的遥测影像差异、卫星大地测量地壳变形测量、断层带的地震活动、地下水位、化学成分、地电、地磁场及微重力变化。

活动断层调查目的除了确定断层位置、长度范围,做为限建的根据;亦探讨地震再现周期及平均滑移速率,用於评估地震危害度。活动断层监测可以监视大地变形及地震,提供国土利用、重大建设规划及施工等使用。

台湾陆地上大部分规模大於7.0的地震,经常会引发地震断层,造成严重灾情,若能详细掌握活动断层的资料,便可藉由限建或补强,进行防灾准备。活动断层研究结果也可以提供古地震定年资料,弥补地震史料记载之不足,将地震资料扩展到千年至万年的时间尺度。

根据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资料,在台湾可辨认的活动断层共有42条,其中又可分为1万年内曾动过的第一类,有 12条;10万年内曾动过的第二类,有12条;以及证据尚不足的存疑性活动断层,有18条。第一类活动断层都为地震断层,例如车笼埔断层(1999年集集地震)、屯子脚断层及狮潭断层(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梅山断层(1906年嘉义地震)、米仑断层(1951年花莲地震)等。

中文关键字:地震断层 , 活动断层调查 , 活动断层监测 , 地震危害度 , 地震防灾

英文关键字earthquake fault , active fault investigation , active fault monitoring , earthquake hazard analysis ,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参考资料

    林啓文等。2000。《台湾活动断层概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特刊」13。台北:中央地质调查所。Sheriff, R. E. 1992.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geophysics. Tulsa, Okla.: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Lay, Thorne and Terry C. Wallace, eds. 1995. Modern Global Seismolog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Shearer, Peter M. 1999.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wrie, W. 1997. Fundamentals of Geophys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S. Geological Survey Earthquake Hazards Program. 2009年8月25日读取。earthquak。中央气象局。2009年8月25日读取。.cwb。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灾害地震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地震现象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