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常识

藤原效应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533

两个气旋之间产生的互动效应,俗称双台效应。1921年-气象学家藤原咲平以水工实验描述两个水涡(代表气旋)靠近时,会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作气旋式互绕。後来对台风的观测研究证实此互动效应存在,因此称为藤原效应。藤原效应主要是影响两个台风各自移动的路径,对降雨、强度的影响较不明确。

台风外围环流半径可达1,000公里以上,若两个台风彼此靠近,在对方的外围环流的影响范围内,若不考虑其它大气背景风场条件,那麽在东边台风西方的逆时针旋转的外围环流,会由北往南推动西边台风,使西边台风往南移动;而西边台风东方的外围环流,则会由南往北推动东边台风,使东边台风路径偏北。两个台风的路径偏移程度,与对方台风的强弱有关;若东边台风强度为2,西边台风强度为1,则西边台风往南移动2的时候,东边台风只往北移动1。当两个台风发生藤原效应时,较弱的台风被推动较多,较强的台风被推动较少,若两个台风强度相差太多,会变成强台几乎没被推动,弱台却逆时针绕着强台打转。当两个强度相差很大的台风距离很近时,强台有可能把弱台「并吞」;因为弱台绕着强台移动时,其结构受强台环流影响,有可能变形,最後被卷进强台风的-,之後两个台风的云系及环流就合而为一;但也有可能是弱台的结构被破坏而消失,只剩下强台。

藤原效应并非经常出现,当一区域生成台风後,通常要隔1-2周左右,才会生成下一个台风;其相隔的时间足以让前一个台风远离,超过彼此环流互相影响的范围。但盛夏时,有时在西北太平洋,会形成很大范围的低压带,或称为「季风槽」、「季风环流圈」;在季风槽或季风环流圈中,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同时生成数个台风。例如2000年15号台风宝发在9月6日形成後,最初以偏西路径靠近-,但与14号台风桑美发生藤原效应之後,9月9日在东北部海面转为偏南路径,从-东部海面掠过,於9月11日登陆菲律宾吕宋岛。1986年12号台风韦恩是气象史上第一个经澎湖由-中部登陆的台风,造成澎湖及中南部损失惨重。韦恩台风在花莲出海後,因受到11号台风薇拉的影响,转往西南方移动,再次-。韦恩行径飘忽,中央气象向前後发布3次警报,从8月20日发布第一次台风警报,直到9月3日解除第三次台风警报,是影响-时间最长的台风。

中文关键字:气旋 , 台风 , 台风路径

英文关键字cyclone , typ-oon , pat- of typ-oon

参考资料

    伊曼纽(Kerry E-nuel)着,吴俊杰、金棣译。2007。《台风》(Divine wind : t-e -istory and science of -urricanes.)。「科学文化」127。台北:天下远见。2. 李名扬。2007。〈台风:气流旋转的怪物〉。《科学人》,(66):94-101。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西北雨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发射线巡天计画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