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常识

红海膜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76

学名:Halymenia formosa Harvey ex Kützing

同种异名:Halymenia durvillei var. formosa (Harvey ex Kützing) Reinbold

科名:红藻植物门(R-odop-yta)、真红藻纲(Florideop-yceae)、海膜藻目(Halymenlales)、海膜藻科(Halymenlaaceae)、海膜属(Halymenia)

别称:-海膜、红宝菜、海菜

红海膜广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澳洲海岸,在-、-、中国、菲律宾、夏威夷、肯亚、新加坡、坦尚尼亚、澳洲昆士兰之沿岸都可见。在-,红海膜主要产於北部、东北部(龙洞、大香兰、马岗)、恒春半岛、小琉球及兰屿,通常生长於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20公尺深处的礁石上,全年可见。

红海膜的藻体为膜质,且富含胶质,而柔软黏滑,扁平叶状,丛生,高约15~40公分,色泽呈鲜红色或黄红色。藻体基部无短柄,直接以盘状固着器附着在礁岩上。藻体上部具4~5回不规则的羽状分歧,有如鸡冠状,主枝宽约0.7~3公分,侧枝宽约0.2~1公分,整个藻体边缘及表面有齿状突起,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斑纹。红海膜的藻体-组织为多轴型生长模式,有皮层和髓部之分。皮层5~8层,最外3~4层细胞较小,且与表面垂直排列,内层细胞则较大,为圆形或星形细胞;髓层由许多错综交织的细长丝细胞组成,走向与表面垂直排列,结构则松散,丝细胞之间有屈折率高的腺细胞(ganglioid cell)及粘液。

红海膜的具有世代交替,配子体与孢子体外观相似。配子体雌雄异株。生殖构造散生於藻体各处。由第二位细胞丝形成为2细胞的造果枝;囊果球状,埋在髓部中,果皮少,有果孔。-囊则由外皮层细胞形成,小班点状。四分孢子囊为球状,散生皮层中,十字状分裂。

红海膜的可食用,常见的海藻沙拉即是,另其藻体外型优美,极具有水族养殖的观赏价值。

海膜藻科是学者Bory於1828年创始命名,主要特徵有,(1) 藻体直立,柔软富含粘质或具软骨质。(2) 藻体为多轴构造,即藻体形成由一堆顶端细胞所分裂形成,故藻体具有多个中轴。(3) -组织构造有皮层及髓部之分化。皮层有外皮层及内皮层之分,外皮层由小椭圆形细胞与表面垂直排列而成,内皮层由较大球形、多角形或星形细胞组成。皮层细胞含有盘状至细长形的叶绿体。(4) 髓部由许多丝状细胞组成。髓部有的具星状或大形的屈光细胞(ganglioid cell,易染色,内含高屈折率之物质)。(5) 生活史具有同型世代交替,其配子体世代与孢子体世代外观相似。(6) 孢子体的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散生在外皮层中,或成群生在隆起生殖窝(ne-t-ecium)侧丝之间。(7) 配子体的-囊则由表面皮层细胞向外生成。(8) 果胞枝由2个细胞组成,下面细胞为支持细胞,上面细胞为果卵胞,它有一条长受精丝伸出藻体表面。有助细胞(auxiliary cell),但无前果构造(non-procarpic),即果胞枝及助细胞枝(auxiliary branc-)由不同的细胞枝生成。(9) 藻体受精後,由果卵胞生出连络丝伸向助细胞,融合後受精卵在助细胞内发育膨大,向外伸出产孢丝(gonimoblast),在产孢丝的顶端细胞形成果孢子囊,每一个囊内有一个果孢子(carpospore),周围的皮层细胞则膨大形成囊果腔及囊果被。(10) 成熟囊果为球状,埋於藻体内或半突出体表外呈半球形。囊果大多位分枝末端,并有明显囊孔。

? 

中文关键字:红藻 , -海膜 , 红宝菜 , 海菜

参考资料

    formosa.ntm.gov.tw/seaweeds/searc-/searc-_s-ow1.asp?ID=3&SID=286&keyword=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红拟豹斑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红花鼠尾草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