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常识

舌状蜈蚣藻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63

学名:Grateloupia livida (Harvey) Ya-da

同种异名:Ne-sto- livida Harvey 1857

Grateloupia ligulata (Suringar) Sc-mitz -4

Grateloupia dic-oto- Yendo 1918

Grateloupia nipponica Yendo 1920

Grateloupia prolongata Yendo 1914

科名:红藻植物门(R-odop-yta)、真红藻纲(Florideop-yceae)、海膜藻目(Halymenlales)、海膜藻科(Halymenlaaceae)、蜈蚣藻属(Grateloupia)

别称:红带、面菜、佛祖菜、海大面

舌状蜈蚣藻属於暖温带性海藻,韩国、-、-、中国(东海、大连、浙江、-、海南岛)都可见,通常生长於有风浪的中潮带至低潮带礁岩上。於-产於东北部、东部,主要生长於有风浪的低潮带附近潮池中或礁岩上,盛产期在每年的12月至隔年的4月间。。

舌状蜈蚣藻的藻体为深紫红色,软骨质,稍韧有弹性,扁平带状,单生或丛生,藻体高约 10~30公分,宽约2~4公分。幼年藻体体质较软,成熟藻体则会变厚而稍硬。藻体叶状部叶片窄带状或稍宽,单条或1~2回叉状分枝,末端尖细,两缘或表面可生出许多羽状副枝,形态非常多变。藻体下部具圆柱状短柄,基部则有一强力的盘状固着器,以附着在浪击的礁石上。舌状蜈蚣藻制作标本时,其藻体乾後,可附台纸上。

舌状蜈蚣藻的藻体-为多轴型构造,分有髓部和皮层。髓部是由许多细长藻丝错综交织组成,走向与表面平行排列。皮层由7~10 层细胞组成;外皮层4~5 层是由小球形或椭圆形细胞组成,呈背斜排列;内皮层细胞为较大的球形或星状,细胞间有明显的孔间联丝相连。

舌状蜈蚣藻具有同型世代交替生活史,配子体与孢子体外观相似。配子体雌雄异体。生殖构造为全面性散生,果孢枝及-囊均由藻体的皮层细胞生成。囊果为球形,有薄果皮组织,全面散生半埋在藻体中,亦半突出体表。孢子体的四分孢子囊则由外皮层细胞生成,散生,以十字形分裂。

舌状蜈蚣藻为经济海藻的一种,(1) 可新鲜食用,以糖醋、凉拌,或炒葱、蒜肉丝等等,是东北角海藻名菜,(2) 可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治疗肠炎、风热喉炎与驱蛔虫之效,(3) 因富含角叉藻胶,在工业上舌状蜈蚣藻常被用作为浆料或糊料的原料。

蜈蚣藻属藻类植物的特徵为,(1) 藻体通常直立,柔软革质,内富含黏质,单条或羽状分枝,分枝扁平或圆柱形,基部常具短柄,固着器为盘状。(2) 藻体-构造为多轴型;皮层组织厚,外皮层有4~5层,由小椭圆形细胞与表面垂直排列而成;内皮层由较大且多角形或星形细胞组成;髓部由许多与表面平行排列的丝状细胞交织组成,髓部内不具屈光细胞。(3) 具世代交替,配子体与孢子体外观相同,生殖构造散生藻体全面上。果胞枝由内皮层产生,助细胞枝由外层产生;成熟的囊果为球状,埋於藻体内,稍突出体表,果皮组织发达,并有明显囊孔。-囊则由表面皮层细胞向外生成,散生於体表面。四分孢子囊也散生外皮层中,以十字形分裂,多数旁都具有多细胞丝。

在-所产蜈蚣藻属有3种,分别是蜈蚣藻、舌状蜈蚣藻,以及稀毛蜈蚣藻(Grateloupia sparsa)。

? 

中文关键字:红带 , 面菜 , 佛祖菜 , 海大面 , 红藻

参考资料

    formosa.ntm.gov.tw/seaweeds/searc-/searc-_s-ow1.asp?ID=3&SID=159&keyword=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艾氏後颌鱼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芥兰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