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常识

什么是二元经济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99

介绍

二元经济(Dual Economies):是指经济从完全依赖于农产品的生产状态向生计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状态的转变。

即一个社会的经济和人口划分为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在物物交换的自给自足经济中引入货币经济,其发展取决于货币经济的扩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二元结构逐渐转化为一元。

二元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为两种:

传统部门:“维持生计”的产业。自给自足的农业及简单的、零星的商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零甚至小于零,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极低,在该部门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但容纳着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劳动力。现代部门: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谋取利润。技术较先进的工矿业、建筑业、近代商业、服务业、容纳的就业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较高,工资水平较高,在传统部门的工资之上。补充

二元经济的发展:

“二元经济”最初是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种含义:
    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多;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这两点大大地削弱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是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依据。
拉尼斯、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他们认为因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他们把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流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类似于刘易斯模型。第二阶段工业部门吸收那些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劳动力。此时,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为正值,他们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导致农业部门的萎缩,从而农业向工业提供的剩余减少,农产品供给短缺,使工农业产品间的贸易条件转而有利于农业,工业部门工资开始上涨。第三阶段是经济完成了对二元经济的改造,农业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和工业工资都由其边际生产力决定,农业与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完全取决于边际生产力的变动。经过改进后的模型更准确反映了二元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自然演进过程。
提示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差别表现如下:

    户口和身份差异:中国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市人为非农户口,农村为农业户口。农业户口的人不能随便向城市迁移户口。经济成分差别:城市人口多属于国有经济,农村人口基本上属于集体经济或个体私营经济。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方面的差别:城市人享有社会保障并可以享受到各种社会公共设施[如大学、医院、图书馆、剧院等]的方便。农村人缺乏社会保障,并且难以享受大城市所有的公共设施福利待遇,缺医少药,缺乏教育,文化落后。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巨大差别:从事工业劳动的人口由于其产品具有相对的高附加值,因而其收入要高于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城市消费和储蓄也要大大高于农村。生产方式和劳动条件的差别,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的差别:中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的比率1978年为2.36,1985年下降到2.14,1987年扩大到2.38,1995年扩大到2.79,2000年估计为3.2。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率为1.5,超过2的极为罕见,但我国现在竟然超过3甚至4。如果加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实物性福利,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比率应该在4左右。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金砖四国是哪四国 金砖四国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2009年5月经济数据cpi指数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