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

中林里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36

中林里,位於嘉义县大林镇南部,东邻三和里、中坑里,南邻上林里,西南邻民雄乡丰收村、镇北村,溪口乡叠溪村,西邻平林里,北邻三和里。全里面积为3.600平方公里,人口为1,873人(2011年6月),密度为520人/Km2。

一、地方沿革

1762年属於诸罗县打猫东保,1862年嘉义县打猫东下保中林庄,1901年嘉义厅打猫支厅大莆林区打猫东下堡中林庄,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大林庄中林(大字)中林、樊厝(小字),1943年台南州嘉义郡大林街中林(大字),1946年成立大林镇中林里。

中林里因原中林庄而得名,乾隆二十三年(1758)漳州先民至此开垦,同治年间巳设庄,-35年中林庄单独设里。现有聚落,中林、樊厝、叶厝、北头。

二、地理环境

中林是嘉南平原产稻米的大仓库之一,周遭为平坦的田地,村庄中有一大圳沟蓄水池,可调节供应下流灌溉水田之用。在中林的聚落巷道空间,存在着各类型的建筑,有传统的土埆厝、竹管厝,及现代式的樓房,不同建筑有着來相异的层次感,也是天、地与人之间的不同形式表现。

三、聚落分布

中林,位於中林里的中部,因自东方尖斗子山到西部的新港乡处处有小丘,未开发之前,遍地长满丛林(其中有鹿仔树、芦苇、大柏丽、茅竹),因而称之。清乾隆二十三年後漳州吴奇、林衍、张启钟、陈氏、惠州王朝敬、福州罗源樊肇魁等先民到此开启山林。现农作以稻米为主,其他有凤梨、甜瓜或刺竹旧产笋。

北头,因1970年後,中林与至大林交界沟边建大规模烧砖工厂、制皮工厂,後有三楼民宅兴建,因而形成一个社区,且位於中林北部,因而称之。

樊厝,位於中林里的西部,因自中林大水池,经水沟流出水延至西边的潭底的三公里处,有姓樊的家族到此定居,以便附近耕作,因此得其名。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广东海丰县人叶姓、谢姓、樊姓移居下潭底,当时三姓共同开垦,三年後分开,樊姓所居之地方,成为现今的樊厝聚落,现居民以稻作为主。

叶厝,位於樊厝北面,因叶姓族人到此开垦而得名。清乾隆四十八年海丰县人叶姓、谢姓、樊姓移居下潭底,原是共同开垦,後分开,叶姓族人定居於此地,而形成叶厝聚落。二三百年来种稻为主要农业活动。

钟庄,位於中林鱼池的东南部,因清乾隆年间有钟姓族人到此开垦,因而称之,现居民以林、张、陈姓为多数。农作以稻米、甘蔗为主。

四、学校教育

嘉义县大林镇中林国民小学,成立於1949年9月,初名为大林国民学校分班,1951年9月大林国民学校中林分校,1961年9月独立为中林国民学校,1968年八月改为现名。校址为嘉义县大林镇中林里九邻147号。

五、文化资产

永寿宫,又称中林庙、松树王庙,主祀松树尊王,建於道光年间(1821-1850),1906年大地震震毁,1966年迁到现址重建。

张连古厝(孝思堂),建於1912年,是时任保正的张连所建,建筑特色在唐山师傅细致又结实的工法,正堂裙堵中八面精细的砖雕工艺是-现存的砖雕代表作。

张懋椿洋楼,建於1935年,一栋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主的顶冠式洋楼建筑。

六、风景名胜

鲤鱼池,又称仑仔,因水池中有半岛形小山丘而得名,是中林的一个大水池,早期聚落住宅是面朝水池,由中心向外扩展,中林主要的道路亦由仑仔对外通行。

大林运动绿廊,原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经社区及各界人士合作开辟整地,自发性整理、创意,将荒地变为缘地,打造出一处具有森林公园特色的运动绿廊。园区内有处处绿草、生机蓬勃,并规划人行自行车道等设施,提供当地民众一处休闲场所。?

七、交通设施

中林里的主要道路,(一)乡道嘉102线,由平林里,经本里,至大美里大埔美(连接县道162号)。(二)乡道嘉104线,由中林里,经本里,至大美里大埔美(连接县道162号)。 

中文关键字:中林 , 嘉义县大林镇中林国民小学 , 鲤鱼池 , 大林运动绿廊 , 张连古厝

参考资料

    施添福主纂,《-地名辞书卷八:嘉义县》,台北:国史馆-文献馆,2008年。陈文尚、陈美铃等编,《嘉义县志-地理志》, 嘉义:嘉义县政府,2009年。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中坜火车站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和交流道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