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

下坑村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87

下坑村,位於嘉义县番路乡西北部,东邻番路村,南邻新福村,西邻江西村,北邻竹崎乡昇平村、紫云村、湾桥村。全村面积5.081平方公里,人口2,239人(2010年12月底统计),人口密度:441人/Km2。

一、地方沿革

清代嘉义县嘉义东堡菜公庄、下坑庄、顶坑庄、北势仔庄,1901年嘉义厅中埔支厅蕃仔路区下坑庄,1920年10月台南州嘉义郡蕃路庄下坑(大字)菜公店、下坑、顶坑、北势(小字)。1946年设立番路乡下坑村。下坑村聚落有菜公店(坑仔内)(菜公庄)、下坑(下坑庄)、顶坑、三姓、菁仔宅、竹围仔、中站、十字路(顶坑庄)、北势(北势仔庄)。

1940年番路庄役场迁移到菜公店,此地成为番路的行政中心,1946年番路乡公所亦设立於此,还有农会、中小学校以及邮局、分驻所。现在下坑村已是番路乡最繁华的地方,商店林立。

二、聚落分布

菜公店,位於下坑村东部,在清朝时有位吃素的阿伯在此开家小店,贩卖食品,因而取名菜公店。菜公店後有座小山为菜公山,山顶上有个祠堂叫菜堂顶。菜公店是下坑村最大聚落,以及乡公所所在,菜公店以张姓族人居多。村民经济活动以开店经商及耕农为主。

顶坑,因位於下坑村的上半段,所以称为顶坑,村民以种植葡萄柚、柳橙等果树为主,仍住在三合院旧宅。

三姓,位於下坑村中段,在县道159甲线北端与顶坑相对,因清代时期有锺、张、卢三姓族人在此聚居开垦,所以称为三姓。居民生活以种植果树为主。现仍存有当年以石刻三姓公小庙。

菁仔宅,位於下坑村中段,因是番路乡最先种植槟榔的地方,因此称为菁仔宅。菁仔是日据时很有值钱的农作物,连纸钞皆印有有菁仔欉图案。但菁仔宅目前经济作物以果类为主。

竹围仔,位於下坑村中段,在清代为防御外人的抢劫,於四周种植竹子为篱笆而称为竹围仔。现在居民以林姓族人为主,经济作物以果树为主。

下坑,位於下坑村西部。清朝末年未开垦时,仅是位於两山夹缝中的小坑道,所以叫做窄坑,後来改为下坑。现处於台3线与县道159甲线的交叉处,交通便利。

北势,因位居下坑村北端与竹崎乡内埔村交界而叫北势,此地住家不多,居民以种水果为生。

坑仔内,位居下坑村西北端,因处於两山之间山坑内,故称之。坑仔内是下坑村与竹崎乡鹿满村交界,居民仍以种植果树为生。

三、教育环境

嘉义县番路乡民和国民小学,位於下坑村菜公店。创於1920年3月,原名中埔公学校菜公店分校。1925年10月,独立为番路公学校。1946年4月,设立公田分校。1947年4月,更名为番路乡民和国民学校,并设立大湖分校,1950年设立内瓮分教室。1942年设立触口分班。1968年改名为嘉义县民和国民小学。民和国小教学历史悠久,是番路乡的其他小学的母校。

嘉义县立民和国民中学,位於下坑村菜公店。创於1966年7月,原名为嘉义县立兰潭初级中学番路分部。1966年12月独立设校,原名为嘉义县立番路初级中学,後改定名为嘉义县立民和初级中学。1968年因施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更为现名。1994年设慈辉分校於顶坑,招收补校学生。

四、交通设施

下坑村的交通,省道台3线,北往竹崎乡紫云村,南经新福村往中埔乡。县道159线甲,东往番路村,西往江西村。嘉126线,由菜公店,经新福村,往内瓮村仁义潭东环路。台3线与县道159线甲下坑交叉,成十字街。 

中文关键字:菜公店 , 下坑 , 顶坑 , 北势

参考资料

    陈美铃等,《-地名辞书卷八:嘉义县》,台北:国史馆-文献馆,2008年。李奉儒等《嘉义县志-教育志》 嘉义:嘉义县政府,2009陈文尚、陈美铃等,《嘉义县志-地理志》 嘉义:嘉义县政府,2009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中坑里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和市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