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

内角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90

内角位於台南县白河镇内角里。内角里本庄为内角,为关帝厅关帝庙天、地、人、和四字的「和字」境域,位於马稠後庄内山丘下的内侧,故称之内角。为魏氏14代祖先魏成宗在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 由漳州南靖县永丰里梅林乡南、北笼在马稠後的内角部落依内角野溪旁筑屋而居。接着板桥头(内角里6邻)、槟榔园(内角里3、4邻)两聚落先开基,之後随着人口的增加,槟榔园分出学仔内(内角里5邻)及乞丐营(内角里8邻) ,从板桥头则有魏琴、魏忧愁等兄弟於昭和16年(1941)移居衙门前,就是今天的白嘉公路两旁 。另外,由福建省南靖县永丰里梅林乡北笼先祖所建立的粪箕嵙(内角里8、9邻)则再分出瓦窑坑(内角里10邻)、看东厝(内角里12邻),看东厝再分出山田仔(内角里7邻)。 因此,在内角内的1至6邻,以及12邻清一色都是魏姓住民。7邻的山田仔则由魏姓招赘,形成王姓聚居的聚落。8、9邻的粪箕嵙内则半数以上庄民姓魏,间有黄、李姓。属10邻的瓦窑坑是以黄姓为主的单姓聚落,此乃魏姓招赘黄姓所致。10邻的土人头则多杂姓,为外地人迁入。11邻的营区内是外省-军人之聚落。 在将军山附近的红土圈,有-40年(1951)从新竹地区迁入的客家住户,因时代的变迁而搬离他处。

位在内角里内,且属於关帝庙「和」字庙宇的有太城宫和灵山寺女娲庙及土地公庙。其中,太城宫主祀太子爷、城隍爷,相传在百年前,内角地区因为人口稀少,灾害连年,乌山头人为迁往本地而携带城隍爷神尊相随。 城隍爷的神蹟显赫,使得民众有意发起建庙,并一同奉祀太子爷,因奉祀「太」子爷与「城」隍爷的缘故,所以将庙命名为太城宫。太城宫於-前15年前(-7)竣工之後,保佑乡民善迁、恶改、劫消、丁进,家户日荣,邻里月进。但是早期简陋的小庙终究敌不过岁月的痕迹,庙中壁画剥落,梁柱腐蚀,屋瓦破损,所以魏朝元、魏稠贵、魏三河等地方士绅倡议重修太城宫,并受到民众的一致支持,终於在-46年(1957)成立重建委员会,-47年(1958)农历3月动土,并於同年11月竣工。并直到-74年(1985)间才进行最近一次的重建。 至於其祭祀圈包含了内角的学仔内、槟榔园、看东厝、板桥头,大部分居民皆以魏姓为主。

灵山寺又名女娲庙,位於内角里北端的畚箕科,庙内奉祀的主神为女娲娘娘。根据庙内的重修纪念碑记载,庙内主神乃来自-,早期奉祀於民众家里之公厅。於-光复初期女娲娘娘降旨建庙,并历经-54年(1965)、-76年(1987)等多次修建。 至於灵山寺的祭祀圈包含了内角的畚箕科、山田仔,以魏、黄、王三姓居民为主。  

参考资料

    魏皓二,〈白河镇马稠後内角聚落生活场域之研究〉,南华大学环境与艺术研究所硕士-,2006。张溪南,《白河镇志》,台南县白河镇公所,1998。太城宫沿革志。灵山寺沿革志。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八贤村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甲交流道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