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

铁线桥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403

位於台南县新营市的最南端,台19甲线以东,聚落东边及南边为急水溪所环抱,南与下营乡为界。据闻昔日为铁线桥保与茅港尾保之分界,桥以南称桥南(址约第5邻)属茅港尾保;桥以北为铁线桥保,俗称桥头。

铁线桥庄东面、南面均为急水溪环绕,清时铁线桥港可沿急水溪达-海峡,与-贸易往来频繁,据闻通济宫古庙庙埕前,即为昔日船只停泊处,来往的货物以盐糖、米粮为主,交通地位重要,南桥位处台南府城与嘉义官道必经之地,东桥为沿海与山通行的便道,铁线桥为附近乡村经济中心,也是盐水与麻豆货物集散地,据闻清朝时庄内人口即约有1,000多户,清康熙时属茅港尾保管辖。雍正元年(1723)设为铁线桥保,以本庄为保头,辖急水溪东西21庄社。俨然是今盐水南部、新营西南部、柳营ㄧ带的区域中心。

日治时期仍设堡於此,为嘉义厅盐水港支厅查亩营区铁线桥堡,并以通济宫古庙後之路为界,以南为第一保,以北为第二保。日大正9年(1920)改隶台南州新营郡新营街。战後,属台南县新营镇管辖。

清时桥南头有牛墟,牛墟以北为乞食营,又今土地公庙(庙因地震倒塌,後原址新建活动中心,庙设於中心内)以北有一广大盐行,为邻近乡镇食盐之总经销处。日治时期尚有鱼行1间、面粉工厂3座、碾米工厂31座、制糖廍三所、杂货店6间、油车2间、戏馆及客栈各一间,另有蔡姓在妈祖庙左後开设一大饭店,可见铁线桥昔日之商业鼎盛景况。

铁线桥过去以李、苏为大姓,今日则姓柯的相当多。昔日庄内祀分为4个角落,妈祖庙(即古通济宫)为铁线桥保共祀之公庙;妈祖庙北侧为伽蓝庙角(伽蓝庙),妈祖庙西侧为土地公庙角(今活动中心内)、山寮角之角头庙开山宫。山寮角址约为铁线里12 邻及一部分11邻,原为一柯姓先祖自铁线桥庄内迁出至此开垦,因此地当时仍为一片荒地,故人称山寮(意为野外),後子孙渐多,遂成一小聚落(角头),开山宫主祀开天炎帝,庙内并设有柯姓宗祠。近年另有一私人开设之新玄武殿,奉祀上帝爷公。

至於庄庙通济宫,古庙址在铁线里40号,创立於清康熙时,主祀妈祖,为先民自福建湄州迎奉而来,嘉庆2年(1797)由士绅刘得昌捐银重修,後於日昭和6年地震後仅存後殿,日治末期,因妨碍交通遭拆除,-37年(1948)开始重建,至-48年3月完工落成,为一座二落三间起,硬山形式的庙宇,庙内原供奉两尊3尺高的软身妈祖像,神辖区北至王公庙,东至五军营,南至急水溪,西至天保厝,共计26个连防庄。古庙内有清光绪15年(1889)柳营文魁刘达元所献两匾:「泽周海峤」、「慈航普渡」,装饰的剪黏与浮雕为台南府城叶鬃的作品,於-87年2月2日被列为县级古蹟。-80年起於旧庙庙西另筹划兴建新庙,新庙庙址位於活动中心後方,近173县道往下营道路东侧。

除了庙宇之外,在旧通济宫与伽蓝庙之间目前仍保留有相当完整的老街屋。两旁街屋约50多户,街屋形式为连栋共壁,下砖墙、上屏仔壁、红瓦,有长廊。廊前还有砌砖的方柱,屋宽约3~5公尺,厝身为宽的2~3倍。邻街的前厅作为店铺,後边是住家,部分还有夹层的半楼,作为储物间。不过,通济宫古庙庙埕一带过去虽为主要之交易市场,但日治後因急水溪泛滥改道,泥沙淤积,港口渐失去其功能,且纵贯公路、纵贯铁路的开辟皆经由新营庄,时代变迁,铁线桥交通地位重要性完全丧失,再加上急水溪泛滥为患及对交通上的阻碍,使人口大量外流,铁线桥目前人口外流严重,今日庄内多为老人守着祖产以务农为生,青年人多往外谋生,与昔日之繁华景象,可谓天壤之别。

 

参考资料

    黄文博,《南瀛地名志》,新营:台南县文化局,1998。林圣钦等撰述,《-地名辞书卷七:台南县》,南投市:国史馆-文献馆,2002。何林垦等,《新营市志》,新营市公所,1997。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阿里山森林铁路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锡板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