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识

电影里警察通过人脸的比对来确认嫌疑犯的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吗?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32

电影里警察通过人脸的比对来确认嫌疑犯的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吗?2 个答案

答案 1:

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得到电影中的效果,就是无法做到任意条件下得到的人脸都能够找到对应的目标。警察抓嫌犯的应用,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场景,学术上称作watc- list,就是有一个黑名单,对于当前的人脸,确定其是否来自黑名单,以及对应黑名单中的目标是谁。影响人脸识别技术的因素,主要是光照条件,姿态,以及表情,配饰等。其中,光照条件,主要指的是是否存在过亮,过暗,偏光等复杂的光照条件,如果嫌犯库中的图像和当前采集的图像光照条件不同,则会造成同一个人被识别为不同人的情况,从而降低召回率。而姿态的影响,表现在如果嫌犯库中保存的是正面的照片(比如-照),而当前采集的图像中只有犯罪分子侧面的图像的话,则会造成同一个人未被识别为同一个人。此外,遮挡(比如戴墨镜,或者头发遮挡了额头等),年龄,表情等也会对识别率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虽然人脸识别存在很多现实的需求,但是,技术上确实还没有做到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对一般的应用,在误识可接受的情况下,识别率大概在80%左右。电影中的场景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虚构。

答案 2:

实现了。证人的记忆力是不能完全相信的,由于证人对嫌犯的描述千奇百怪矛盾重重,于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洛杉矶警局开始通过绘制嫌疑犯草图来提高辨识嫌犯的效率。之后就有了人脸拼图系统。这套系统类似于波尔蒂龙的“头像描述法“。但是耳朵并未出现在这套系统中,因为耳朵是很难确认的。到20世纪60年代,肖像拼图法这样的脸部辨认系统已经广泛应用,有成功,但也容易失败。于是,1971年,照相拼图法被引进了。这次使用的是照相元件而不是图画,使得脸部辨认技术的实用性大大提高。第一套照相拼图,可能是”高加索人种正面基本拼图“,在1969年被制作出来。这套系统可以组成50亿张不同人的脸,之后在1970年”亚洲-非洲人种补充“就被制作出来,系统又加以完善。之后还有针对女性的补充包等等。就光是高加索人种的基本拼图在当时就有204个正面头部、96双眼睛、89只鼻子和101张嘴、74个下巴还有各种脸颊,一些头饰、胡须、眼镜、皱纹和耳朵等。现在的犯罪剧中出现的脸部拼图法都是使用计算机制作电脑图像或者录像拼图来完成了。不仅每一个元件能做精细处理、改变尺寸,图像也可以三维地旋转、倾斜,皮肤的颜色,伤疤特征等都可以根据描述加以改变和修正。这些需要人类学统计支持,并且需要做复杂的算法。以上数据来自《Bo-s of evidence》,大概就是这样。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苹果官网的免费 iPod 激光镌刻,如果是你会刻下什么内容?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啤酒和凉白开都是水,喝啤酒更想尿尿呢?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