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识

现在 MKV、MP4 等格式的压缩与效果都更好, RMVB 还是那么流行?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81

现在 MKV、MP4 等格式的压缩与效果都更好,为什么 RMVB 还是那么流行?RMVB -格式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在三四五年前或许还比较有优势,在高压缩率的同时有较好的品质,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封装格式压缩方法能把 RMVB 比下去了,但是为什么 RMVB 依旧那么流行?7 个答案

答案 1:

先弄清一下基本概念:『我们平常笼统说的「-格式」其实包含三个部分:-编码、音频编码、容器格式。其中「编码」这个概念其实又包含两个方面:编码和-。「-编码」作为动词指的是将动态的图像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的过程;其逆过程称为「--」。「-编码」作为名词则通常指的是某种特定的编码方式。同样的概念也适用于「音频编码」,只不过它转化的是声音信息。大多数「-文件」都同时包含-和音频,因此编码后至少都有两组二进制数据,并且两组数据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式同步起来,否则我们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将不吻合。为了解决编码后多组不同类型的的数据的存储、传输问题,需要将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这种组织方式即是「容器格式」。我们常见的-文件扩展名包括 .avi, .rmvb, .mp4, .mkv 等。其实扩展名都是指的某种容器格式。这些容器里面存放的数据可能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例如,常见的 avi 文件里面存放的通常是 xvid 或 divx 编码的-和 mp3 编码的音频。rmvb 文件里面存放的通常是 RV40 编码的-和 cook 编码的音频。mp4 文件里面通常存放的是 H.2- 编码的-和 AAC 编码的音频。mkv 文件里面存放的则可能包含前面各种。』(来自 apple4.us/2011...)问题中要比较的其实并不是 MKV、MP4、RMVB。这些只是封装格式。比较画质其实是比较-编码,也就是 MKV、MP4 中常见的 H.2- 和 RMVB 中的 RV40 (RealVideo 的最高版本编码)。(以下 A/B 表达方式指的是 B 容器格式中的 A -编码)在 H.2-/MP4 出现之前,广泛使用的 DivX/-I 压缩比并不高。在国内网络-兴起的时候,绝大部分网民的带宽很低( < 1Mbps。即便是现在也不高,家用『宽带』通常也就 2~5 Mbps)。因此网络-的文件尺寸异常重要。在提供可以接受的画质条件下,RV40/RMVB 要比 DivX/-I 来的好。一部时长两个小时、分辨率约 720x480 的 RMVB 电影通常可以在画质不至于太糟糕的情况下压缩到 400MB 以下。于是在各大-组就出现了基于 RMVB 的各种成熟的工具和流程,可以很方便的从片源转码到 RMVB,中间同时完成硬烧字幕、广告等功能。为什么要硬烧(不可逆)?因为:1)普通用户不同操心软字幕的编码、播放问题。拜 Windows 所赐,跨语言通用的 UTF-8 编码文本字幕在中文圈子里很少。2) 硬烧的-组、字幕组广告无法消除,有效防止其他人『盗用』(都是-,墨迹个啥……)自己组编码、翻译的-。H.2-/MP4 出现后,国外工业界基本就统一到了这个格式上了。Flas- 的兴起也让 Real 没落了。国外的 - 站现在根本找不到 RMVB -。一般就低画质、小尺寸的 Xvid/-I 和高画质、大尺寸的 H.2-/MP4 或 H.2-/MKV。发达国家的家用带宽现在很不错了,10~100Mbps 都有。高带宽的连接让用户可以下载体积在 5GB 以上的 1080p 或 720p H.2-/MP4 -(我曾下过 30GB 一部的 Wall-E 高清 1080p)。这样的划分形成了个误区,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 MP4、MKV 臃肿。其实 H.2- 也可以做低画质、小尺寸的-,而且效果至少和 RMVB 的低码率相当(如果不是更好的话)。而且因为 H.2- 成为工业标准,近年来兴起的移动设备上通常有硬件-芯片,可以低功耗的播放 H.2-/MP4 -。新的桌面系统如 Windows 7、Mac OS X 现在也都自带 H.2-/MP4 -能力,无须额外安装-器。因此无论从任何方面讲,现在的-组都应该着手向 H.2-/MP4 过渡(虽然 MKV 容器很灵活,但 H.2-/MKV 不是工业标准,在移动设备上会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国内的-站还抱着 RMVB 不放呢?一个原因是之前形成的那个误区,用户认为 H.2-/MP4 的尺寸太大。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相应的工具、流程还没有完善。H.2- 的压缩很慢,即便在新机器上,速度也很难接受。-组每天要应对大量的转码任务,而且要为抢先发布争分夺秒。缓慢的压缩过程降低了-组的吞吐量和时效性。这个问题随着 Intel 开发的 QuickSync [1] 技术的普及(Sandy Bridge 架构 CPU 开始搭载)会慢慢解决。如果转码软件支持,QuickSync 可以高速(两倍)的进行 H.2- -转码。此外,H.2- 的硬烧字幕、广告、剪辑工具目前还没有完善(起码还没有-到,因而在国内无法普及)。等工具和流程的问题解决了,RMVB 就可以寿终正寝了。[1]:intel/tec-nolo...

答案 2:

可以看看yyets给出的答案发现很多同学有个错误的观点,以为换了格式就会容量变大,这完全是误解,换格式跟容量没有任何关系,容量是不变,画质不变。RMVB好几年没有更新编码了,做压制的人应该都知道。只是因为中国的特殊原因,所以才导致了现在RMVB一直无法淘汰掉。最近压制的时候越来越觉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高性能CPU完全无法发挥出优势。目前其他组的替代方案是使用 H.2-编码的-,AAC音频, MKV封装。但是MKV封装用在点播和在线观看上有些缺陷,所以我们研究后决定使用MP4封装,-使用H.2-编码,画面大小和原来一致,550KB, 音频 AAC 编码,-KB。 质量应该是比RMVB更好一点。容量不变,画质不变,只是换了个封装小知识:MKV, MP4,-I 这些都是说的封装格式,跟画面质量是没有关系的, 画面好坏是由编码器,码率决定的。相信大家的播放器都能播放MP4封装了。

答案 3:

因为刚开始在网吧使用的播放器里面,可能realplayer是首先普及并领先的,4-5年前divx、xvid、mp4、等等压缩、封装协议,在没kmp、s-ooter、暴风影音这些做codec整合解决方案的播放器的时候,rmvb是为数不多、方便的、且市面上存在大量的媒体资源。在没流行flas-嵌入、-tml5播放前,rm、wmv是两大主要的ie嵌activeX播放解决方案。当时rm的-elix平台技术比windows media的强大且-普及率高。综上rm、rmvb就坚挺的活在了很多人的电脑,特别是那种电脑环境需要统一配置的地方——网吧。网吧尤其对rmvb的生存及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答案 4:

这跟压缩技术本身无关。RMVB并不代表低质量-,但到目前位置,高质量就意味着大体积。RMVB只不过被国内-发布者长时间作为小体积-的压缩格式,形成了发布和使用的定式。这是中国网络条件和大多数网民的习惯和喜好决定的。中国的网速,真的差太远了。

答案 5:

rmvb是一种动态码率的压缩格式,对精细动态的画面采用高码率编码,保留大量细节。对简单的画面进行低码率编码,节约空间。综合起来,是一种十分经济的编码方式,可以将高清电影压缩到很小的空间,同时对画质损失很小。这样传输起来就很节省带宽和时间,大大的好。流行也就不再话下了。

答案 6:

文件小,下载快,不用另找字幕mkv主要还是特别追求高画质的用户在下吧

答案 7:

这块我是门外汉,不过我好久没更换过-播放器了好多新编码支持的不好(旧的用着非常顺手),RMVB对我来说清晰度够而且单文件的容量又低,所以我爱RMVB

分享常识给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