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识

如何改进现有的基于兴趣的人群划分方式?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82

如何改进现有的基于兴趣的人群划分方式?兴趣基于人群现在有两种划分方式:1.小组(群),信息颗粒为组。假定互联网有小组A,B,C,相比于方式2,小组式存在着一些硬伤:(1).传播方面,A内的信息无法传播到B、C中,这是一种浪费(2).如果你加入一个组,意味着你必须接纳组内所有人的信息,不管你喜不喜欢,要嘛接收我的全部,要嘛你退出2.Follow,信息颗粒为人。假定有互联网人X,Y,Z,相比方式1,Follow式存在一些问题:(1).群体聚集的速度不如方式1,一个个去关注人比起瞬间加入一个小组来讲,用户操作量大了不少。(2).对比于1,Follow式可能会缺少一种组织文化的缺失。大家如何看待这两种方式?是否有一种更有效的新方式?1 个答案

答案 1:

这个问题由于楼主的补充搞得不知道怎么回答了……首先,如果你这个是基于微博的timeline在讨论的话,那我觉得分组功能,已经是第二次筛选了。至于说用户用不用,那就是个人问题了。其次,至于说的复杂的算法,我觉得一点都不复杂……问题是用户需要不需要……再三,关于你说的“筛选”的功能举出的例子,只能说是看这个问题的一个维度。容易把回答者的思路带偏。不如去掉……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信息可以被加权和减权,如同搜索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人会让你定义10个“特别好友”。(这与你的描述的筛选是不一样的,不是光减权)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就是ifttt的好处,它允许你定义一些重要的信息,当他们产生的时候,以你最常使用的通道(级别),触发给你。每个产品的timeline都有不同的设计方式,可以先以一个网站举例子,大家再来讨论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新办公室需要置办哪些办公用品?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么看待“-”?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