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二林仁和宫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56

建筑所在县市:彰化县

建筑名称:二林仁和宫

建筑等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

公告日期:-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建筑位址:彰化县二林镇西平里中正路五十八号

壹、历史沿革

位於彰化县二林镇的仁和宫,座落於二林镇西平里中正路,於-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内政部公告为国家-古蹟,此地因居街区之西,故又称为「西二林」。仁和宫主祀妈祖,建於乾隆年间,建筑的格局采自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为三殿两院式、单脊硬山式建筑。创见年代之说法有二种:

一、为创建於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据今已二百七十年。此说之由来,是据日治时代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所调查的「寺庙台帐」北斗邵四,二林庄的记载,其中仁和宫的沿革「创立缘起及改筑再兴事情关系者宫职氏名,并二起工竣功年月及其费方法」载。洪培川氏叙述:「因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间闽族迁居到二林地区,开辟有成,为答谢神明之庇佑,於翌年(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由住民捐款建筑庙乙间,并举庙内古钟有「壬寅年吉月谷旦」为证。」而得来。

二、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干支「壬寅」者有二,一是康熙壬寅年(六十一年,西元1722年),另一为乾隆壬寅年(四十七年,1782),因为不必然是康熙壬寅年,因此有专家研究认定可能是乾隆壬寅年,并推论创建年应是乾隆二、三十年间,所以在仁和宫调查表之「创立年月日」栏内直接记录为:「乾隆年间」。

嘉庆20年(西元1815年)仁和宫第一次兴修改建;日治时期昭和一年(西元1926年)第二次筹资兴修;-五十年(西元1961年)成立重修委员会,於原址扩建、翻修屋顶并重新彩绘;-八十一年(西元1992年)由县政府委托进行修护规划设计。宫名之由来为-早期初至二林开垦、建街坊时,希望地方信仰百姓能够发扬妈祖精神,力行仁德、和气等传统美德,故将地方信仰中心取名「仁和」。因此仁和宫的相关门额、对联多与二字相称

贰、建筑特色

占地二百多坪的二林仁和宫,建筑形式为三殿两院之形式,深进达三十五公尺,三川殿屋顶为歇山形式,大门两旁窗饰雕刻精巧,石狮及柱珠古朴而雅致。正殿与後殿皆为歇山式建筑,由前埕进入是歇山屋面之山门,然後为正殿与後殿。拜殿与中殿设有天井为其一大特色。正殿供奉妈祖,为鹿港天后宫之分身,後殿主祀观音,左右各祀土地公及注生娘娘,两壁环列十八罗汉。现存古物大妈祖婆、妈祖婆、四妈祖婆、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之对联及石碑二方均属嘉庆年间之古物,迄今均约二百年历史。三川殿门神为-五十年的彩绘作品,三川殿的木雕格扇以透雕出人物、花卉与字联的装饰。

仁和宫所座落的二林镇,由於二林发展早期商业鼎盛,空间扩展有限,仁和宫主体建筑两侧同时亦受到此一空间限制,故在修建与扩建时需采纵向延伸发展,导致现存仁和宫整体格局较为狭长,属於街屋式庙宇。此外,仁和宫虽然历经数度重修与扩建,但至今仍保存着传统闽南式的建筑风格,宫内、外整体空间组织简单而明确,架构明晰,比例甚为匀称、朴拙而典雅。仁和宫现存之古物,有嘉庆二十年(西元1815年)之对联及重修之石碑二方,对其地名沿革及风俗民情皆能从碑文了解,极具历史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彰化县文化休闲导览手册,彰化县立文化中心,李俊德等,彰化县彰化市,1999.7,pp259~260台闽古蹟资讯网「sowf.moi/2/」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乾益堂中药行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崎黄家古厝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