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北极殿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64

【古蹟等级】第二级古蹟

【建立年代】明永历15年(1672年)

【古蹟位址】台南市竹翠里民权路二段八十九号(中西区)

【历史沿革】

台南北极殿俗称大上帝庙,创建於明永历年间,位於当时的府治东安坊赤嵌街,本庙位於鹫领北坡,面临-最早市街,为大西门往大东门必经之要道,俯瞰德庆溪,与尖山相对。东临德庆溪支流,俗称溪仔底。地势甚高,为往昔来台登岸须翻越的第一个山头,古谚有「上帝庙埁漧,水仙宫檐前」之语。清廷治台之初,十字街东西发展较南北为快速,是时大井头街已向东经大街越过鹫岭,在鹫岭东形成岭後街。康熙末年,北极殿前街道,在大井头街与岭後街之间,又形成帽街、竹仔街、枋桥头街。乾隆初,北极殿前的一段街道改称为上帝庙街,表示庙与市街已经结合在一起;其後又有新街名不断产生,如花街(後称草花街)、鞋街、武馆街。至嘉庆年间,又新增打铁街、十三舖。这是北极殿前市街商业发展的颠峰,一直维持到光绪中叶都没有改变。西元1907年-人因施行市区改正,辟建道路,而将庙前拆除,到了西元19-年,又因市政府拓宽民权路为15公尺道路,庙门-内移,前殿变成骑楼地,庙门高高在上。庙门在骑楼地,为安全之计,已改建为钢筋水泥柱。又环绕本庙庙产大部分已被变更为私产,其面临民权路部份又被建为高楼大厦,致使本庙宇亦显狭窄局促。西元1985年经内政部指定为第二级古蹟。

【建筑特色】

现今的北极殿平面配置为传统闽南式平房店屋,三进街屋形式,没有护龙。骑楼形式的前殿,再上七级石阶才是入口,中开三目,门内的拜亭是-60年重新改建的,原有之山门亦经过两次整修,木构造结构已不复存,整体结构系统为标准之「叠斗式」构架,装饰意味极为浓厚。前侧拜殿部份为「卷棚式」构造,有两座狮子型座斗,出挑形式为硬式三挑。正殿的第一组座斗为象型,第二组则改为锉瓜形式,其後数组皆为此型。雀替形式则完全由鳌鱼构成。正殿後方屋顶亦为卷棚形式,而座斗则改为花草型。後殿部份则为半承重墙、半构架式结构,大梁下为鸟型雀替,整体形式简单素净,有别於前殿之华丽修饰。北极殿之地面、墙壁及屋顶剪黏等,多见现代建材。本庙另有一特色是色彩,由於玄天上帝是北方之神,此方属黑色,故庙门、旗帜、柱子皆为黑色。正殿供奉玄天上帝神像的神龛华丽繁复、金碧辉煌,由四根金柱顶住层层出挑的到栱,宛如大建筑中的小建筑,可惜都经过数次的重新翻修,以失去了原有的古意。

参考资料 资料出处:《台南资讯导览网站》tour.tncg/-ome.asp《台南市古蹟使用调查与评估》web-a/culture-net/books/70315/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原南门寻常小学校舍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十三行博物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