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原周进春茶行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53

名称:原周进春茶行(部分)

类别:历史建筑

种类:产业设施

公告文号:北市府文化二字09630271500号

公告日期:2007年06月6日

行政区域:台北市大同区

地址或位置:台北市大同区迪化街1段72巷25号及西宁北路79-1号

定着土地之范围:台北市大同区迪化3小段121、123、123-1、124、124-1等5笔地号

所有权属:私有

法令依据:历史建筑登录废止审查及辅助办法第2条第1项第1、第3及第4款规定。

指定理由:

1. 位於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前街及洋人居留区的交界,周边为城隍爷庙庆出巡路线,亦为通往大稻埕码头的必经通道,见证大稻埕产业与宗教文化发展之历史地点。

2. 原建筑群含住家、制茶工场及茶栈房等,呈现整体制茶产业遗迹,相当能表徵清末以来大稻埕地区之制茶产业样貌,其中茶栈为洋风立面的五开间大型店屋的一部份,目前保存状况良好,制茶工厂尚保有原砖墙,确具保存价值。

现状:

1. 西宁北路79-1号:目前作为「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

2. 迪化街1段72巷25号:作为博物馆附属之剧场展演空间。

?

原周氏「进春茶场」创办人周卯先生来台後,於日治时期大正7年1918年创设「进春制茶工厂」,将-茶(乌龙茶、包种茶)行销至世界各地。不过,战後因随产业变迁,茶行也逐渐没落。

而位於今西宁北路上的「进春茶场」(今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馆址),原建筑群包含住家、制茶工场及茶栈房等三部份。

位在迪化街一段72巷25号的「制茶工厂」,原为红砖、木造瓦顶的一层楼工厂,建於昭和5年(1930年),直至昭和17年(1942年)才改登记在周卯先生名下,战後曾於1949年整修,1959年则因八七水灾致使制茶工场毁坏,而整建重修。该建筑物所处的区域,为大稻埕城隍庙前街(今迪化街一段),和洋人居留地区的交界处,又前方有旧大排水沟及道路(即现今已加盖的西宁北路)可通往大稻埕码头,商业往来十分便,是早期茶行商业之重要场所,而「进春制茶工厂」更是「精制茶工场」遗迹。

今「制茶工厂」建筑体仍完整,仍保有传统闽南式屋顶,更保留着清代红砖墙面,及石造柱基,室内的木造三角梁架屋顶、平拱构造开口及摇头气窗依然留存。目前作为「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附属的剧场展演空间。

「茶栈房」则是周家於昭和6年(1931年)间兴建的,座落在今西宁北路79-1号上,属近代洋风仓库栈房建筑,即洋风立面的五开间大型店屋的一部份,主要做为仓库使用,由此可知「进春茶行」当年之繁华风光。在2002 年由「财团法人台原艺术文化基金会」整修,作为「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使用,并引进国内外偶戏技艺进驻。茶栈房至今保存尚完整,建筑外观留设有骑楼,立面以-色磁砖铺贴,保留柱脚、面砖、拱券及上下拉窗等特徵,侧立面洗石子作分割,4楼则有退缩露台;室内为磨石子地坪,设有RC造柱梁系统及磨石子楼梯,仍保存大部分原有门扇。 

中文关键字: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

参考资料 .btdo.-ei/ct.asp?xItem=194920&ctNode=26739&mp=124081.-eipuppet/.culture/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DA09606000014&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卑南族大猎祭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半月池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