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原日军-步兵第二联队营舍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67

在-日治时期所建的同类型-机能历史性建筑中,是极少数保存的例子,非常值得珍惜。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元-5年),清廷将-割让-後,-随即派兵进驻-,在军制经过数次改变之後,於日明治四十年(西元1907年),陆军由步兵第一联队守卫台北,台南则有第二联队驻紮,成功大学光复校区大成馆及旧文学院即原为日军步兵第二联队建筑,乃由日军陆军经理部营缮组设计,属於日治时代明治末大正初期之作品。

大成馆为第二联队第七与第八中队之营舍,旧文学院为第二联队第五与第六中队之营舍。战後,先後为-第二、十、八军所使用。-五十五年(西元1966年)十月五日拨归本校(四月间拨规定案时命名为光复校区),大成馆曾做为行政大楼、造船学系、工业设计学系与夜间部等机能。

礼贤楼原为第二联队本部,-光复後也曾为-第二、八、十军之指挥大楼,光复校区成立後,改为客座教授或者是归国学人之招待所,命名为礼贤楼,目前则为艺术研究所之用。

【建筑特色】

在构造上,日军步兵第二联队三栋建筑为-陆-面最早实验采行钢筋混凝土之建筑之一,空间均采一字型平面,长边约九十八米,短边约二十米,四周有回廊,东、西、北面较宽,南面较窄。兵舍(大成馆与旧文学院)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六柱门廊。同样位置之南面亦有背入口,但为四柱门廊,此外还各有一次入口於左右约三分之一处。主入口、次入口之玄关内各有一座楼梯通往二楼。另外在东西短向面也还各留有一侧入口,位於中央走道之两侧。此一字型的平面,将长向面朝向大空地,促使建筑本身呈现出浓厚的纪念性尺度。

第二联队兵舍(大成馆与旧文学院)均置於一基座之上,基座有通风孔,可防潮。回廊之连续拱圈是这两栋建筑最主要的造型元素,在入口处则处理成门廊或强化成阳台形式。回廊式之处理是日据时期日军建筑第二期的主要特色之一,尤其是在-南部,可以减少阳光之直射室内,但也带来阴湿之感觉。主入口门廊采古典罗马式样,宽度与高度略同。柱式为托次坎式,柱高约为直径的六点五倍。柱子位於基座之上,基座则与台阶相嵌。柱头则有卵形与箭标饰与花纹之饰物。一般而言,古典门廊若以二层楼形式出现,可能会有四种情形:第一种分上下二柱,第二种有内缩阳台,第三种是阳台嵌入柱子中,第四种无阳台。大成馆与旧文学院均属第三种。其余各部则无特别繁复之装饰。

山墙後原有屋顶与主屋顶相连,但大成馆後因整修而拆除。背入口门廊之柱式及处理方式与主入口类似.但只有四柱,而且没有古典建筑之三角形山墙(pediment),但女儿墙部份则加高形成山形壁(gable)之形式,但大成馆因为整修而拆除。次入口及侧入口并未设有门廊,但是强化原有拱圈而形成阳台之形式,作为入口之重心。阳台下有富装饰之牛腿(console)作为支撑,栏杆处理成平板饰(panel),两侧收头为古典形式之半圆饰。连续拱圈并非置於独立柱上,而是置於砖造拱柱(abutment)上之拱基(impost)。

二楼栏杆下,拱柱之间为弧拱处理。门窗及开口部方面,由於结构因素及考虑不让太多阳光射入室内,尺寸均不大,多数窗为木质框,上下推拉之形式,上部有弧拱形高窗。在材料运用方面,虽然已经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砖材仍是最主要的材料。在主入口门廊方面,本部则与兵舍古典柱式三角形山墙门廊不一样,主要是由强化一个比两侧拱圈大之拱圈形成,高度亦较高,在-日治时期之建筑中并不多见。另外值得一提的事,是原来第二步兵联队之演练场(今成大榕园)中,最大一棵榕树乃是日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由当年到-之-皇太子所植,近日已成成大之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 傅朝卿《台南市古蹟与历史建筑总览》,『府城观光资讯导览』网站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原台南公会堂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原日军步兵第二联队官舍群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