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常识

竹北采田福地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98

历史沿革

「采田福地」旧称竹堑社公馆,或称采田宫,为平埔族道卡斯竹堑社(古称竹堑社番)的七姓公厅,清朝光绪年间重建采田福地公馆记,有「义取食租,番从采田」之义,取其采加田名为「番」,是希望後人不要背宗忘祖;「福地」为福德之地,也就是-对土地公庙的称呼,由此可看出竹堑社汉化的痕迹。

乾隆23年(1758)-知府觉罗四明奉谕命全熟番从清俗雉发、用冠履,并赐姓为钱、廖、卫、潘、金、三、黎等七姓。这段期间竹堑社平埔族协助清廷屯守台疆,受清廷分封土地,并分赐食邑采田,营建公室。

「采田福地」选择「三山发而中立,二水分而交流;左案狮头,右屏凤鼻」之地,为清朝乾隆皇帝命名,并御赐「义勇可嘉」匾额,建筑七姓祠堂,称为「新社公馆」,至此,全社归化为-。

昔日用原住民语请神、生食猪肉、走田(竞走)的习俗已失,虽然仍有民众前往烧香祭拜,每年农历七月十七日亦为祭祖的日子,可惜文化并未传承下来,仅留下这座古蹟作为原住民汉化的历史证物。

「采田福地」经内政部审定为第-古蹟,因邻近两边建筑物占用问题协调解决後,方可发包由内政部补助办理修复设计,工期预计一年,政府单位希望在西元2007年农历七月十七日祭祖典礼前完成,该地未来将成为展示道卡斯族相关历史图版及文物,-县民认识采田福地的历史与文化。

建筑特色

「采田福地」为供奉宗族先祖所建筑,原定的建筑规模为「正身三间,落廒横屋四间」,因经费不足,延宕多时才於清朝光绪年间筹资重建。现存的采田福地,为单进三开间的燕尾翘脊硬山屋宇,朴实的祠堂正门为退缩的凹寿形成入口,前後期建筑形式却无很大差异。

立面造型为单进三开间的燕尾起翘屋脊硬山庙宇,正门为三关六格扇门,中央实心板门彩绘加冠晋禄门神,上有金字横额题「采田福地」四字,虽然外观没有-祠堂的华丽花俏, 但是针对宗祠的空间祀奉的对象单纯,无须复杂格局。

庙内受到岁月洗礼呈现薰黑的灰墙与卵石砌成墙基,正厅中央供奉「番厘保障」地神富媪(番-),右侧为供奉祀祀七姓祖先的牌位,以下各姓均写「显考妣孺人」,,有「钱氏历代始太高曾祖考妣」中坐,这是因为此公馆是由钱玉来捐资建造的关系,神龛上悬挂御赐「特封义勇可嘉」匾,突显本建筑祠堂具有的历史的地位。

中原大学调查「新竹县-古蹟竹北采田福地整修规划」,在建筑物增建部份希望协调两侧的住家,增建使用空间,在墙体部分建议由土凿墙更修成砖墙,木材劣化恢复外檐装修及外装饰等,都列入建筑修复重点。

祠堂隐身於巷弄中,不留意就错过,欲拜访古蹟需经过竹北国中後第一条马路左转,车行约300公尺就看见许多新建独栋别墅群小巷,右转沿路而行,即会看到新屋环绕古朴祠堂,新旧对比十分有趣。

参考资料 柯志明《93年中央研究院重要研究成果》,台北,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番头家:清代-族群-与平埔族地权,2004詹素娟、张素玢,《-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一):北-平埔族群史》,道卡斯族,2001薛琴、张琼方,新竹县-古蹟竹北采田福地整修规划,2003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沪尾偕医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石冈区客家文物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